为加强年鉴编纂业务指导和培训的精准性,促进年鉴编纂出版质效共提,3月2日,市地方志办组织部分承报单位开展年鉴年报业务交流会。会上,中山年鉴统编李泽敏总结2021年中山年鉴年报工作情况,并围绕2022年年鉴稿件及资料年报报送要求、条目设置、条目写作、质量把关等环节作详细讲解,确保各单位在年鉴年报工作中把好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保密关、文字关,形成合力努力打造中山年鉴精品。 中山年鉴统编李泽敏作年鉴年报撰稿业务培训(黄秋文 / 摄) 2月中旬,中山市正式启动年鉴组稿与地方志资料年报征集工作。市地方志办以《中山市年鉴年报供稿工作评价办法(试行)》为重要抓手,积极创新业务指导形式,优化编纂工作机制,推动年鉴年报工作质效共提。一是及早谋划,细化纲目。上年年底起,编辑部对标全国先进年鉴,优化中山年鉴框架,规范综合记事条目;多渠道梳理收集全市各行业、各事业的大事要事、特色亮点工作,精心谋划年度专文和专题条目,突出中山特色。二是编写指引,强化规范。编写《<中山年鉴>(地方志资料年报概况资料)条目写作指引》,针对部分主题内容拟定撰稿模板,从指导思想、选题选材标准、写作规范、注意事项等方面规范供稿要求。三是拓展阵地,精准指导。顺应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市地方志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指导,线上录制年鉴年报业务培训课件,线下针对新参加年鉴编纂工作的人员开展“一对一”释疑解惑,邀请部分单位开展业务交流,力求多举措牢牢把握住年鉴编纂质量这道“生命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