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中山市石岐区文物古迹介绍——铁城东门城墙遗址
【作者】轶名 【文章来源】中山市文广新局 【成文日期】2009-10-15 【点击率】2188次

铁城东门城墙遗址位于中区孙文中路扒沙街。铁城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至绍兴二十四年(1154),经明、清期间多次扩建和重修。

据《香山县志》(同治志)记载:"香山故城在城南,宋陈天觉筑,缭以土垣,元因之,四周四百五十丈。门四:南曰阜民、东曰启秀、北曰拱辰、西曰登瀛。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守御千户陈豫广之作砖城,高一丈七尺,上广一丈,下广一丈八尺,周围六百三十六丈,雉堞三千六百四十,门四各以方名。楼四、敌楼四、兵马司四、水关二、警铺十二。弘治间知县刘信于砖城外,扩地二丈许筑子城蚝垣,周三里有奇。嘉靖二十三年(1544)飓风坏东南一带,知县邓迁修复。崇祯十三年(1640)知县顾其言增城四尺,原窝铺十四间增造十一间,筑来青、郁金二台。南门原位丙直正薰街,崇祯十一年(1638)署县刘大垣从众请开正门直县治。国朝(清朝)康熙十七年(1678)知县卞三魁从众请改复。东门原内外巽向,五十七年(1718)知县陈应吉改开正门。嘉庆七年(1802)知县许乃来捐修各城楼,西门以日者言不利未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知县陆孙鼎倡修各城门。西门原内外异向,二十七年(1847)知县徐瀛从邑绅请改开正门。同治三年(1864)邑绅曾望颜等开复旧门。"1921年至1925年间,县长吴铁城拆城扩街,逐渐将城墙拆去。拆城时四个城门的位置:东门(启秀门),在现孙文中路与扒沙街交界处;南门(阜民门),在长泰街与治安街之间;西门(登瀛门),在弓箭巷与孙文中路之间;北门(拱辰门),在拱辰路与扒沙街之间。

目前仅存扒沙街西北的东门城墙一段,墙高5多,墙厚约0.8,长约32,城墙用褐色花岗岩石块及方砖砌成,保存尚好。

1990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中山市石岐区文物古迹介绍——白水井遗址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石岐区文物古迹介绍——南下武侯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