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柯颂 余兆宇 岳才瑛 【文章来源】中山日报·文化中山 名人之旅 2004年6月23日 第3456期 20版 【成文日期】2004-06-23 【点击率】1590次 | |||
然临近端午节了,濠头村12位60岁以上的老人,放下包粽子等家庭琐事,一大早就齐齐地来到了村侨委会等候记者的到来。记者被这一群老人感动着完成了采访。——记者手记 冠军故里行 五月的阳光很美,濠头村人的心情也美起来了,因为他们听说有一位打乒乓球的世界女冠军祖籍就是他们村的。虽然临近端午节了,他们也放下了包粽子等家庭琐事,12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一大早就齐齐地来到了村侨委会等候记者的到来。见到记者进来,老人们忙着过来与记者握手,并迫不及待地问记者有没有带来郑敏之的照片,她的事迹是否复印了过来?看来,这些老人对郑敏之这位世界冠军毫不知晓。于是记者根据手头上的资料向老人们详细地讲述了冠军的事。郑敏之生于1945年,其父郑耀祥,中山濠头村人,是郑敏之乒乓球的启蒙良师。郑敏之在培英中学念初二时,被选送静安体校培训,不久被选拔进上海市乒乓球队,在陈文标校长、李张明、戴龙珠等教练精心指导下,敏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人如其名,敏之敏于领悟,实践出真知,她两次获得上海市少年乒乓球赛冠军。1960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集训队。横拍削球打法,防守稳健,善于突击起板。1961年,这位年仅16岁的小将居然在全国乒乓球比赛中战胜了世界冠军丘钟惠。最精采的是196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女子双打冠军(与林慧卿合作),并和队友通力合作,荣登女子团体冠军宝座。她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趁着几位老人努力地回忆的机会,记者沿着濠头村的旧街巷走了一遍,从探花牌坊到村牌坊,记者见到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上前向他们打探郑敏之的情况,可惜他们都是摇头,要不就告诉记者村中那一位同姓名只有30多岁的女子。正在记者有点失望的时候,却有了峰回路转之机。回到村侨委会旁的一条旧巷时,一位身材瘦削但很健朗,今年已经81岁的郑老伯告诉记者,大约在20多年前,有俩父女走进了村子,有人指着那位女子说,女的就是乒乓球世界冠军郑敏之,在一旁的那位就是她的父亲。那时对体育也没有这时的重视,就没有过去问些什么,当然就不关心她的祖居在哪了。 记者想,这样的一位世界冠军回乡,当时的村干部可能知道情况,就询问老伯当时的村干部是谁。略迟疑了一阵,郑老伯才说出了当时的正副主任,但随即又摇起头来,告知他们早几年就已经死了。刚以为找到线索的记者,立刻又失望起来,只好带着郑老伯一同回到村侨委会。不知道郑敏之的祖居在哪,根本就找不到她的亲人,但老人们还在热心地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希望能勾起各自脑海深处的记忆。可还是没有第二个人回想起郑敏之回乡之事,这一时也成了无从考究之迷。正在这时,一位身材结实,年龄约60岁的老人走了进来,他一听“郑敏之”三个字,就立刻来了神,从郑敏之那个年代的张燮林、林慧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与周总理打球 “我记得小小银球传友谊的事,当时周总理提出的以乒乓球进行外交的政策可能就是与郑敏之有关,但从来不知她祖籍何处。”接着,这位爱好乒乓球的老人清楚地讲起周总理与郑敏之打乒乓球的故事。 在28届世乒赛上决赛时,中国女队与四届冠军日本队相遇。郑敏之、林慧卿分别拿下一盘单打,并配合在双打中获胜,中国女队第一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 在文革前夕的第二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和1970年的斯堪的纳维亚欧洲锦标赛上,郑敏之作为中国女子主力队员,为我国赢得了女子团体赛冠军和女子双打冠军,她自己还在这两届的女子单打比赛中夺魁。在第31届(197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郑敏之再次作为国家女子队主要成员之一,与队友们合作夺得了女子团体赛亚军,与队友林慧卿再度合作,在女子双打中再次夺魁并获得女子单打亚军。1973年的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国女子队获团体赛亚军,郑敏之也是主力队员之一。 1971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五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小小银球,那时正酝酿着一场微妙的、震惊世界的乒乓外交举措。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澳大利亚乒乓球代表后,在人民大会堂乒乓室里,周总理亲切地对郑敏之说:“我来和你打乒乓球。”周总理是用直拍打球,郑敏之是用横拍打球,当时球台上放的都是直拍,郑敏之也就随手取了直拍打起来。周总理全神贯注打得很认真很灵活。打完球后周总理幽默风趣地笑道:“你是用横拍打球的,怎么用起直拍来呢?”周总理于细微处见深情,郑敏之深受感动。 那天,周总理还邀请郑敏之、张燮林、徐寅生等5名乒乓国手出席“五·一”之夜庆祝活动,郑敏之等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第二、三排上,恭候毛主席的到来。不一会儿,毛主席在周总理的陪同下,登上天安门城楼,从观礼人群前亲切地挥手走过。忽然,总理转身叫道:“郑敏之,郑敏之”,敏之一下愣住了,不知所措。此时总理发现了郑敏之,忙将她从行列中拉出来,搂住她的肩膀,向毛主席身边走去。他向毛主席介绍说:“这就是郑敏之,刚从日本名古屋‘世乒赛’后回来的中国乒乓球队员。”毛主席慈祥地笑道:“谢谢谢谢,”此时邓颖超大姐搂着郑敏之的肩膀笑称:“你们真了不起,这小球震动了地球啦!”敏之激动不已。 记者惊叹老人的记忆,可这位老人却告诉记者,由于他很爱乒乓球,所以经常阅读有关文章,这件事一半是他当年的记忆,一半是网上读到的。 为郑敏之找亲人 濠头村有个夺取了三次世界冠军的人,而且还是个与敬爱的周总理打过球的人,老人们个个都显得激动起来,又连忙询问有没有郑敏之的电话,记者告诉他们,曾找过市体育局的人,都没有找到。忽然记者想起了同在上海的中山人江嘉良,于是立刻拨通了对方的电话。江嘉良手头上也没有这位乒坛老前辈的电话。在座的一位老人忽然地兴奋地说,他有一个弟弟在上海浦东公安局,委托他查找郑敏之的家庭电话可能会有所希望,知道了郑敏之的爷爷叫什么名字,那就好办多。 负责村侨委会的斌叔表示,一定会设法尽早找到郑敏之的亲人,并将郑敏之“自强不息、为国争光”的成长历程挖掘出来,让更多人向她学习,为村争光、为国争光! 编辑点题:曾称为“乒坛报春燕”的郑敏之,祖籍中山濠头村。她从小热爱乒乓球运动。1958年入选上海市乒乓球队,1960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集训队。1961年在全国比赛中战胜了世界冠军丘钟惠,开始了向世界巅峰的攀登。郑敏之是横板球手,擅长削球,防守稳健。1963年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就与张燮林合作打败了当时的世界混双冠军——日本选手荻村一智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