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中山市南朗镇文物古迹介绍——龙穴遗址
【作者】轶名 【文章来源】中山市文广新局 【成文日期】2009-10-02 【点击率】1770次

龙穴遗址位于南朗镇龙穴村东南,珠江西岸的沙堤上。东南面对大海,离海边约400,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龙穴遗址包括有偏北的新石器中期彩陶遗址(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偏南的新石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生活遗址。

19865月,中山市博物馆在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遗址偏南处有夹砂陶片暴露,其散布范围约三万平方米。所采集的文化遗物非常丰富,有陶器、石器和青铜器。陶器的陶质为夹砂陶,陶色有灰褐色、灰黑色及橙黄色。纹饰以绳纹为主,曲尺纹为次,印纹清晰,烧制火候不高,质地疏松。以轮制制作并辅以手制。陶器器形多样,有敞口、侈口圜底罐,带流圜底壶,口沿卷边器座等,出土遗物较为完整。此外还发现有单面铸铜器陶范。石器类用细砂岩石和卵石制成。有砺石、石锛、有段石锛、网坠、穿孔砑璋和铸铜石范。石范出土时仅剩单面,为铜斧状,范长12.7厘米,宽8厘米。青铜器类有残铜剑一件,长10.6厘米

根据出土文化遗物分析,该处属于新石器晚期至相当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沙丘遗址。

19888月,中山市博物馆与广东省博物馆进行考古时发现遗址偏北处有彩陶片,并试掘了两个探沟。199012月至199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山市文管办、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该处进行正式发掘,已掘面积约310平方米。堆积层分三层:第一层为表土层;第二层为扰土层,出土有明清时期的布纹瓦、青花瓷片及一枚北宋"元宝"铜钱;第三层为文化层,灰褐色沙土,距地表深65130厘米。上部深6586厘米,含有彩陶、夹砂陶,但遗物较少,间有红烧土碎块和炭屑;下部深90130厘米,细沙颜色较灰白,尤以深100110厘米中含遗物较多。出土遗物陶器类有夹砂陶釜、陶器座、陶支脚和白陶片;彩陶有镂孔圈足盘、碗,为手制轮修,陶色砖红,彩纹为卷状水波纹、圆点、条带纹,圈足刻划水波纹、折线纹和弦纹。石器类有敲砸器、石锛、石锤、石球、砺石、石饼、石拍等。该处属于新石器中期沙丘遗址,距今约55005000年。19903月,龙穴彩陶遗址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文物古迹介绍——张家边欧阳氏宗谱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南朗镇文物古迹介绍——下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