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文章来源】《中山市人物志》 【成文日期】2011-06-19 【点击率】1476次 | |||
![]() 宋庆龄(1893—1981) 女,孙中山夫人,原名庆琳,化名中山琼英等,出生于上海,海南文昌(今海南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父亲宋耀如,是传教士、实业家兼革命党人,又是孙中山的战友,支持和资助孙中山革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读上海中西女塾,1907年8月赴美留学,最初在新泽西州斯密特镇波特温学校学习法语和拉丁文。1908年8月,入读佐治亚州梅肯市卫斯里安学院,1912年4月在学院院刊《卫斯理安》上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胜利。1913年5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29日,到日本横滨,次日由父亲陪同在东京会晤孙中山。此后,多次访问孙中山,提出要帮助孙中山。1914年3月,开始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积极协助孙中山,整理文件、处理函电及提供资料等。1915年10月25日,力排家庭阻力,由上海往日本东京和孙中山结婚。
在护法运动和北伐时,协助孙中山工作。1922年6月16日,军阀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在危急形势下,坚持自己留下,以便孙中山顺利脱险。此后,在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民国13年(1924)11月,陪同孙中山北上商讨全国和平统一和经济建设问题。1925年初,在北京日夜护理病重的孙中山;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向国内外介绍孙中山遗嘱,并决心继承遗志,奋起完成孙中山未竟事业。 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后,在汉口创办湖北妇女党务训练班,培养妇女干部,与何香凝组织红十字会(即北伐伤兵救护会),发动慰问北伐伤兵运动和策划战时救济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与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何香凝等联名通电讨蒋,在汉口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阐明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真谛,宣布同背叛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叛徒决裂。同年8月1日,与邓演达、毛泽东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宣言,谴责蒋介石、汪精卫对孙中山革命政策的背叛。中国共产党举行“八一”南昌起义,在由周恩来等25人组成的革命委员会中,被推选为7人主席团成员。同年8月底,出访苏联,宣传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完成孙中山生前访问苏联的遗愿。1927年去国外,在苏、德、法等国期间,参加一系列国际性的反帝活动。1927年12月在比利时和1929年8月在德国召开的两次国际反帝同盟大会上被选为名誉主席,后又为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主要领导人。 1929年5月,回国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发表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拒绝参加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8月痛斥代表蒋介石的戴季陶的游说。9月再次出国,在法国和德国潜心研究孙中山的遗著和国际政治以及中国的土地问题。 1931年8月因母丧回国。“九一八”事变后,发表《宋庆龄之宣言》,揭露蒋介石政权的本性及他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投降活动。1932年12月,与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一大批被迫害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民国26年(1937)2月,与何香凝、冯玉祥等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案,力促国民党联共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各党派、团体以及广大官兵的抗日爱国行动。11月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赞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民国27年(1938)6月,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战灾儿童福利工作。1941年12月,在香港沦陷前其撤退至重庆,在重庆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在上海将保卫中国同盟改组为中国福利基金会,投身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各种渠道,给解放区以巨大的物质和道义上的支援。 1948年1月,被推举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并出席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等。1950年11月被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1952年10月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并获1950年度“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关心孙中山家乡,为位于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题写牌匾,此牌匾至今仍挂在孙中山故居门前。1981年春,为位于石岐西山寺旁的中山纪念图书馆题写馆名,并一直镶印在西山脚下附建的一座牌坊上,至今牌坊旁边建有孙中山与宋庆龄的铜像。1981年为新创办的《中山侨刊》题写刊名,刊用至今。1981年5月15日,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1981年5月29日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治,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主要著作收入《宋庆龄选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