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2008最具意义流行词“志愿者” 雷锋的现代升级版
【作者】劳国南 黎胜昔 阮锐师 梁君艺 张爽 【文章来源】中山市档案局(馆) 【成文日期】2009-10-12 【点击率】1983次

2008年是中国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在经历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四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的同时,亦记住了“志愿者”这一响亮的名字。

[中山志愿服务之始]

当雷锋精神仍然在影响和照耀着老一辈人的同时,新时代的志愿服务(义工)概念又为助人为乐进行了新的注释。

中山真正意义的义工服务开始于1987年。这一年中山开展敬老万人行活动1988 年后改为慈善万人行),团市委借鉴海外的经验,向全社会招募了300名义工为大会提供维护秩序、后勤保障等服务。在此之前,共青团广泛地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为全面推进志愿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987年起,中山义工工作就开始萌芽生根,每年的慈善万人行等大型社会活动中,都可见到义工服务的身影,几经发展,中山义工工作现已发展到了遍布城乡的社会化、事业化阶段

19963月,中山第一个志愿组织——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

截止20096月,全市志愿者接近12万人,注册志愿者占人口总数863%协会下辖服务总队48支,服务队(站)200多个,出现了科普、巾帼、红十字青少年、文化,以及助残、消防、禁毒等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以共青团员为主,也包括青少年、长者。

[心声热线]

199661,中山市首个青年志愿服务常设机构——心声热线咨询服务中心成立,标志着义工服务走向社会化、常规化、事业化运作。该中心从最初的周六、日两天晚上,发展到现在全天二十四小时,坚持接听市民来电,为群众解疑释惑、舒缓情绪,力所能及地协助解决各种困难。

黎胜昔、阮锐师是首批主动申请并通过选拔的心声热线义工,2006年当他们双双获得“青年志愿者十年贡献奖”时,他们才恍然记得,参加义工工作已十多年了。

心声热线的成立,首要的工作是做好宣传推广。作为首届宣传部长,黎胜昔与其他义工一道,开展了心声热线进校园活动,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了心声热线的知名度。

杏子的个案是心声热线众多成功个案中的一个,心声热线的义工给一个11岁身残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孩带来了生命的阳光。当他们发觉单纯的电话沟通不能完全解决杏子身体和精神上的伤痛时,他们通过家访、带杏子外出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杏子恢复了对生活的热爱。当发觉杏子在所有生活小事中都对心声热线产生依赖时,他们又将一般的生活帮助,逐步转向了对人生意志的培养。十多年的努力,使这位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现在已是心声热线义工培训导师的阮锐师告诉我们,心声热线是从“倾听”开始的。对于求助者的来电,最需要的是有一个抒发情感的地方,寻找一个理解或支持者。经过义工工作的磨练、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以及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阮锐师已逐步成长为一名资深咨询员。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倾听者”,求助者烦恼地打电话来,开心地挂机而去。心声很快赢得了人们的信赖。时光流逝,心声热线义工咨询员已换了一批又一批,阮锐师、黎胜昔已从咨询员成为了咨询员的培训导师,当年义工们凭热情自行摸索工作方法,现已上升到有系统有理论的指导培训。

至今,心声热线共有咨询员110人,十多年来接听市民关于婚姻、家庭、教育、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咨询电话超过1万个。心声为基础,现已派生出爱心店、艺术团、拯溺团、援助部、环保部、人力资源部、青少年维权中心、宣传网刊中心、发展中心等部门,相对独立自主地日常化、机制化开展助学助困、敬老助残、环保宣传、文艺演出、电影播放、爱心义卖、安全教育、维权帮教等服务。

十多年来,中山志愿服务的项目从单一到丰富,从传统到新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涌现出十大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如励志会、心声热线、晨曦行动、绿色中秋、同一蓝天、爱心出动、亲子义工、慈善爱心店、社会探热针、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队等等。

[快乐并享受着]

在采访黎胜昔、阮锐师的整个过程中,他们谈起十多年来的义工服务时,都洋溢着幸福与快乐。十多年前,他们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在完成义工服务之余,每个周末,他们还会自动聚集在一起,分享和探讨义工工作。黎胜昔坦言:“我的太太阮锐师,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

阮锐师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意,她说:“他是中山女婿。能热心义工的人,心地一定很好!”。他们是一对令人羡慕的义工夫妻。他们的相识相恋,是做义工的美满收获。

现在他们的儿子快七岁了。他们想,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做人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们让他从小认识义工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的成长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更快地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于是,在心声热线值班室,在慈善万人行,在义务植树,在敬老慰问,在环保行动,总能见到这一家亲子义工的身影,他们的儿子总是自豪地说:“我爸爸妈妈都是义工,我是义工宝宝。”

也许,他们的儿子还不能完全理解义工的含义,但耳濡目染之中,一颗善良的种子已种下,将来是一定会大有收获的。至少,现在义工服务是他们一家乐也融融的亲子活动。这正好回应了中山志愿工作的主题――“快乐义工”,义工服务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奥运志愿服务]

2008北京奥运会,从筹办的那一天开始,全国几千万名志愿者就默默地在各个岗位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中山的志愿者积极参与了迎奥运长跑等一系列体育活动,将奥运热情推向了高峰。最令人骄傲的是,10名志愿者带着中山12万名志愿者和广大市民的祝福和期盼,怀着激动的心情,到北京参与了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

10名志愿者,是从400多名报名者中,先后经过基层推荐、面式、笔试、专家考评、小组考察等一系列激烈竞争,综合考察候选人的英语水平、外在形象、综合素质、服务意愿、单位支持度等,经过个人形象塑造、社交礼仪、语言艺术、奥运知识和涉外交往礼仪等6个方面的培训,最终才选出的优秀者。

在北京,他们为奥运提供了语言翻译、信息咨询、应急处理等服务,回想起来,其中一名志愿志君艺说:“这个经历在我人生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除了结婚,我把它放在了第二位。”

志愿者张爽说得更感性:“在北京,每次到达服务站,都会很激动。清晨,在灰暗的天空中,鸟巢的火炬在红红燃烧。我打开服务站的门后,望着天空。我看见一只雄鹰在黑暗的天空盘旋,随着天色渐亮,在一点点地盘旋升高。人们都说鸟巢就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黑暗的天空使人想起我们今年经历的雪灾、地震等苦难,它像天空变亮一样一点点退去,雄鹰就像我们的中华民族,它从摇篮里升起,一点一点地战胜苦难,越飞越高。望着这个场景,我们都激动得落泪了。”

现任团市委书记劳国南深有感触地说;“到北京参与奥运志愿者服务,扩大了中山志愿者的影响,增加了志愿者的光荣感和认同感,促进了志愿工作再上台阶,向专业化发展。”

[在后方的抗震救灾]

5.12的四川大地震过去,在募捐、服务点处处可见中山志愿者的身影。

特别是在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日子里,中山一群青少年和他们的老师,用爱心,用他们的才华,结合自己的学习、活动,排演了大型儿童歌舞剧《狼鸭父子兵》为灾区儿童筹款。一开始他们计划只演一场,由于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后来加演到六场,为四川漩口镇年小榄小学奖教奖学基金筹得善款50多万元。

[志愿服务到永恒]

2009年,中山作为全国第一个单独承办外派海外志愿服务的地级城市,受团中央、国家商务部和外交部的委托,派出13名专业志愿者到非洲国家塞舌尔提供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得到了中山青年志愿者的热情响应,近60人报名参加了甄选。

中山志愿服务走过了二十多年发展历程。当问到劳国南书记,中山义工中年纪最大和最小的是几岁时,他说,年纪最大的义工今年已103岁,最小的却不好回答,因为近年中山推出的“亲子义工”活动很受欢迎,一大批热心家长带着小孩参与志愿服务,秉持着“亲情共聚,快乐义工,快乐奉献”的文化理念,享受义工工作带来的快乐。

今后,中山志愿服务工作将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专业化服务,培训和品牌化项目的建设,将志愿(义工)服务工作打造成中山人的一张亮丽名片。

 

 

上一篇: 2007中山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板芙镇文物古迹介绍——白溪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