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夫(1869—1943),1869年5月2日出生,又名玉衔,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銮(鸾)坡,香山县沙溪(今中山市沙溪镇)申明亭村人。1895年就读广州广雅书院,1901年举人。翌年公派往日本读师范。1904年赴京应内阁试,钦取第六名,为内阁中书,同年倡议将家乡的龙山书院改办为隆都高等小学(龙山中学前身)。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师范科毕业,加内阁侍读衔。其后由两广总督张鸣岐奏调广西办学,任学堂监督等。1909年调任广西归顺州知州,翌年补授镇安知府。目睹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国家积弱屡遭列强欺负,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与胡汉民是乡榜同年,在日本一起参加中国同盟会,友谊颇深。辛亥革命后,婉言辞谢任广东都督的胡汉民邀其当秘书职,出游欧洲。归来后赴北京任女子师范大学孙文学院院长,1913年任广东高等师范学堂(中山大学前身)文案。辞职后任广东警察厅卫生科科长、揭阳县县长,1926年回乡任中山师范校长。是民国初年词学名家,朱庸斋誉其为“当代南国词坛第一人”,著作有《抱香室词》、《双树居词》、《五卮词》。还有《梦窗词笺释》、《清真词笺释》是研究南宋词人重要学术著作,对20世纪初出土的敦煌《云谣集杂曲子》,在辑录校勘上有成绩。晚年隐居香港大屿山,设静室名双树居。1941年秋任香江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香港沦陷后返乡,1943年6月6日在乡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