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麟(1863—1942),香山县沙溪(今中山市沙溪镇)谿角村人,1875年为清政府公派第四批留学美国幼童。父亲刘福谦任嘉里约正领事及驻秘鲁代办出使大臣。1881年,18岁刚中学毕业准备读大学时,被清政府撤回全部留美幼童而回国,入读天津电报学堂和医学堂。得李鸿章赏识,聘为家庭教师,继而出使美国、日本、秘鲁等国家,任清政府外交官员的翻译官,出任新加坡领事。1910年,出任英国公使,政绩出色,获剑桥大学特赠法学博士学位。1911年武昌起义,袁世凯统兵镇压。其密电各外国驻英大使,商讨对策挽救革命,亲笔拟请清帝退位电稿。民国成立后,被任命为首任驻英全权公使。1914年英国利用中印未定国界线,私自在印度的西姆拉会议上提出所谓“麦克马洪线”,把中国西藏的大片领土划进印度版图,他获悉后,2次照会英国政府拒绝承认,严正表明中国政府立场。在英国公使任期结束后,被孙中山聘为高等顾问、两广盐运使。对国内官员腐化贪污深恶痛绝,悄然隐退澳门。直到留美同学唐绍仪任中山县县长,邀其任中山第一区自治筹备所所长才复出,筹备工作完成后,任一时期区长。长期在欧美生活,对澳门这个充满浓郁南欧氛围的小城特别有好感,选择在澳门终老,受澳门各界人士敬重,称呼其为刘公使或刘博士。受澳门总督巴波沙之邀,任澳门政务会议华人议员、镜湖医院董事。与亲家原广东省省长陈席儒共同出资扩建镜湖医院,为澳门办不少好事。晚年唯以书画自娱,1942年辞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