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镇浪(1920—2003),原名润昌,香山县小榄(今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乡人。1935年考入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院(今湛江水产学院),1938年,9月在校参加革命,10月离校随调查组到广东沿海各县调查渔业状况,不久,日军大规模入侵广东沿海,经廖承志委托地下交通员廖安祥,将其和调查组一批青年送达重庆。在重庆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与100名从各地奔赴抗日前线的青年同听董必武讲话,同年12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晋东南一分校学习。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分配到部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司令部书记员、警备一旅二团三连政治指导员。1941年参加黄岩洞保卫战,与日军血战八昼夜,保护兵工厂。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三十旅六十九团二营政治教导员、东北民主联军8纵队23师69团政治处主任、45军134师402团政治委员,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和渡江作战。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参加广西剿匪战斗、抗美援朝战争、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朝鲜处理战后工作期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三级国旗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8年从朝鲜回国。参加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任工程指挥部副政委、副总指挥兼施工领导小组组长。曾任信阳陆军学院政委(正军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适应国防现代化需要的人才,开创军事院校教育改革的先河。身经百战,4次负伤,为保卫和建设祖国做出贡献,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勇敢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6年离休。2003年1月14日在广州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