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江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10-21 【点击率】311次

 


 

  杨子江(1918—1998),曾用名杨焕棠、杨里华,香山县沙溪(今中山市沙溪镇)申明亭村人。青年时,参全省高中会考,夺得中山县桂冠。1935年“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后,回乡组织成立读书会、话剧社等宣传抗日。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中山二区支部书记、一、二区工委书记、杨子江中队队长、二区中队指导员、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政训室主任、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中共新兴县委书记、新(兴)恩(平)开(平)中心县委书记、广阳地委委员、粤中纵队七团政委、新恩开总队政委、第二支队(广阳)副司令员等职。经常为五桂山游击队训练班学员上课,培训游击队员。1943年,澳门安神父到五桂山传教,其与五桂山游击队领导欧初商量,决定礼遇安神父,不干涉其宗教活动,使安神父非常感动,后成为游击队团结澳门当局抗日的桥梁,协助欧初成功开展对澳门的统战工作。潜心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用于实践中。1949年10月,其率所部400余人,以围城打援战术,设兵埋伏于阳春马岭,仅用5分钟,就痛歼敌伪阳春县保警连队。其博学多才,兴趣广泛,是位儒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阳江县委首任书记、粤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湛江地委书记,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1979年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1985年底离休,仍任广东教育学会会长、第五、六届省政协常委、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等。在湛江工作时,激发画家的创作热情,使湛江因此享有“版画之乡”美誉。其深入戏剧界,调动剧作家的积极性,创作粤剧《寸金桥》,此剧演绎清末抗法故事,在《中国戏剧报》刊登,并被上海剧团搬上舞台,周恩来总理看过此剧,大加赞赏,曾说:“这部戏剧不但编得好,而且演得好。”其喜作诗词,1996年出版《杨子江诗词》。1998年8月7日在广州辞世。

上一篇: 欧阳可亮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梁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