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章竞(1914—2000),曾用名洪荒、啸秋,1914年1月31日出生于香山县沙溪(今中山市沙溪镇)象角村。文学家。少时因家贫只上4年小学,而后一直刻苦自学。13岁当油漆学徒,20岁失业赴上海,开始文学创作,发表第一部小说《割稻的故事》和第一首自由体诗《故乡》。1937年北上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任游击队指导员、八路军太行山剧团团长兼民族革命战争艺术学校和前方鲁迅艺术学校教员。1939年1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常务理事。创作四幕话剧《未熟的庄稼》、小歌剧《比赛》、独幕话剧《糠菜夫妻》等。解放战争时期,创作大型歌剧《赤叶河》,1947年2月创作长诗《圈套》,获晋冀鲁豫边区文学特等奖;1949年3月又写出歌唱妇女翻身解放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影响广泛,被文学史界视为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出现的重要作品之一。同年8月,赴布达佩斯(今匈牙利首都)参加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在火车上即兴为郭兰英所写的《妇女自由歌》获大会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第五届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届常委、副主席、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创作童话长诗《金色的海螺》获全国儿童文学首次评奖的一等奖。从事文学创作40年,写下大量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其将新诗与民歌、新诗与古典诗词相融洽的创作实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在音乐、书法、绘画、篆刻上造诣甚高。出版诗集《虹霓集》、《迎春桔颂》、《白云鄂博交响诗》、《勘探者之歌》、《阮章竞诗选》、《夏雨秋风录》,散文集《新疆忆旅》。晚年专心创作长篇小说《山魂》第一卷《 霜天》,于1997年出版;发表中篇小说《白丹红》、纪实文学《赵亨德》、《五阴山虎郝福堂》。1999年在《香山报》发表的诗歌《我终于来得及为你歌唱——澳门》是其绝笔。2000年1月11日在北京辞世,骨灰葬在家乡沙溪岗背公墓园。之后其亲属将其新时期创作的300余首诗歌,配上其60幅画作、20件篆刻,编成《晚号集》,协助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1年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