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宗教团体和活动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2 【点击率】655次


  至2005年,注册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16个,宗教教职人员86人,信教群众1.2万人,其中信佛教较多。有登记证的佛教寺庙8处、道教场所1处、民间庙宇400多间。基督教场所7个:石岐太平堂、沙溪隆都堂、南区良都堂、小榄堂、三乡堂、东区迦南园、石岐员峰堂。天主教场所2个:石岐天主堂、黄圃天主堂。佛教场所9个:西山寺、白衣古寺、永建庵、报恩禅寺、隐秀寺、净意寺、善庆寺、集益寺、永寿寺。

一、佛教
  据中山古香林寺寺谱记载,佛教传入香山有1300年历史,1948年佛教信徒(居士)近1万人。1991年7月成立市佛教协会,首任会长黎印西、副会长释纯真。2005年,会长释静修、副会长释庆真。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山所有寺院、庵堂被关闭,大部分寺院年久失修倒塌。直到1980年才恢复石岐永建庵,至2005年逐渐修建增至7座寺庵,包括石岐西山寺、石岐永建庵、中山市白衣古寺、黄圃报恩禅寺、小榄净意庵、小榄善庆庵、小榄隐秀寺。1987年3月成立市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和西山寺修建委员会,获市政府支持重修石岐西山寺,1988年后首期工程竣工,同年10月5日对外开放;1990年1月进行第二期工程,新建观音殿和藏经楼。同年12月,石岐西山寺、石岐白衣庵(又名白衣古寺)被定为第一、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妥善处理黄圃镇乱建寺庙问题,接管改造黄圃报恩禅寺。2004年1—6月,小榄隐秀寺、白衣庵(同年5月正名为中山市白衣古寺)重修对外开放。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普佛、贺诞、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均有信众到寺庵上供、诵经。1990年代,懂医术的和尚还为信徒和群众义诊,颇受赞许。2002年后,春节期间去石岐西山寺等寺庙上香礼佛的信众逐年增多,近10万人。

二、天主教
  天主教由澳门传入中山有130年历史。早期的活动主要是传教、发展教徒和兴办教育。1980年仅剩石岐天主堂和黄圃天主堂。1981年落实宗教政策后,由黄圃镇房管所代管的黄圃天主堂,归还教会使用,同年圣诞节重新开放。1982年7月重新开放于民国31年(1942)由神父安普灵任中山总司铎时建成哥特式建筑风格石岐天主堂;2000年6月,中山市天主教爱国会成立。2001年获市政府拨款50万元支持修建教堂综合楼,改善老主教、老修女等教职人员的居住环境。星期六日的聚会活动由主教或神父主持弥撒。神职人员的生活费和教会活动经费主要靠教会房产的租金收入和教徒少量奉献。1990年代,中山天主教培养黄升德、黄武德、梁建森、李嘉芳等神学生。

  1993年4月,在黄圃镇南坑路新建黄圃天主教堂,旧教堂用作房产出租。2000年6月成立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李盘石主教,副主席彭金融神父、黄志坚,彭金融兼秘书长。至2005年,全市仍有上述2个天主堂登记在册教徒460人,其中黄圃天主堂有信徒150人,当地人占75%,主要为黄圃镇居民。主教1人、神父1人、修女5人,主教李盘石及老修女3人年龄均在90岁左右。

三、基督教
  清同治十三年(1874),英国英立甘教会(即圣公会)派香港华人莫寿增到石岐传教。清光绪十七年(1891),英国卫斯理会(即循道会)获归国华侨林敏良支持在石岐近郊小鳌溪村设小鳌溪堂,成为香山县最早的基督教堂。石岐太平堂于民国17年(1928)由香山长老自理会教徒马应彪等人捐资修建。1949年前,中山基督教堂共24间,1964年减至11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部关闭。1979年改革开放后,贯彻国家宗教政策,恢复宗教组织及活动。1980年12月后,复开石岐太平堂(成为城区聚会人数最多的教堂)、东区小鳌溪堂、三乡堂、南区良都堂、沙溪隆都堂和石岐员峰堂等6个教堂;1984年11月10日修建恢复小榄堂活动。1982年,郑振雄等人捐资修葺小鳌溪堂,后改名为迦南园,成为教会开会场所和外地基督教会到中山观光的活动场所。1984年7月,恢复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同时成立基督教教务委员会(简称基督教两会)。历任三自爱国会主席有刘汝坚、刘德基、李护法、樊宏恩牧师;教务委员会会长李护法、卢竹荣、吴国林牧师;2005年,由吴国林任两会领导。

  中山基督教会逢星期三、五中午举行查经祈祷会、星期六晚诗歌班唱诗活动、星期日举行礼拜活动均为1小时。每年圣诞节,参加者众,7间教堂人数上百至千,2005年参加圣诞节活动者3000人,其中非信徒1500人;参加复活节活动1500人,其中非信徒300人。教会开办有世光、道光和奇恩等3间幼儿园、道光及良都等2间托儿所、道光电脑培训中心。中山的基督教教职人员生活费和教堂活动经费主要依靠教会房产的房租收入、教徒奉献及教会办的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收入。至2005年,全市有上述基督教教堂7个,牧师6人、传道9人,登记在册教徒2500人,以农村中老年人为多,青年人较少;归侨、侨属、港澳台属占教徒的50%,主要来自教堂所在地的石岐、小榄、南区、沙溪、大涌、三乡和火炬开发区张家边等地。
 

上一篇: 第一章 宗教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二节 宗教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