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县、市的镇(区)广播站建设始于1954年底,在黄圃、小榄、大岗(现属广州市番禺区)三大镇设立县广播站分站。1987年2月前,这些广播站称为某区广播站,每站工作人员3—7人不等,行政和业务受当地党政部门和市广播电视局双重领导。各区站主要负责转播省、市(县)的广播节目,自办为所在区服务的综合节目,条件较好的还自办镇(区)广播新闻和专题节目,并向上级台提供新闻稿件;管理所在镇(区)的有线广播。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镇(区)的有线广播逐渐为电视共用天线(有线电视)网络所代替。镇(区)广播站利用网络自办电视新闻和社教专题节目,为当地宣传工作服务。1987年2月,中山市撤区建镇后,原区广播站改名为镇广播电视站。全市32个镇(区)中,除城区5个区的广播信号由中山市电视台直接覆盖外,其余27个镇(区)均设置广播电视站(台)。
1993年6月和8月,中山市编委和市人事局先后发文,明确镇(区)广播电视站为全民所有制股级事业单位。经省广播电视厅同意,1994年10月,小榄镇、古镇镇、沙溪镇分别设立有线广播电视台;1995年1月,港口镇、大涌镇、东凤镇分别设立有线广播电视台;后来,火炬开发区和黄圃镇也设立有线广播电视台。2005年12月,全市镇(区)有小榄台等8个有线广播电视台和南头、阜沙、民众、三角、三乡、坦洲、板芙、南朗、横栏、东升、神湾、五桂山、石岐区、南区、西区等15个有线广播电视站。
至2005年,各镇(区)有线电视主干线基本完成光纤化改造,90%以上的镇(区)光纤已覆盖到行政村;有10个镇(区)台、站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小榄、火炬、大涌、三乡、南朗、南头等台站还把原有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升级到MPEG-2的格式,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质量,为利用数据骨干网进行新闻、专题、广告及文艺等节目的制作、传播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