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3 【点击率】491次 | |||
1990年10月在中山广电系统成立中山市广播电视学会。1991年7月创办《中山广播电视报》,后改名《中山屏声报》、《中山屏声》。1996年9月创办广电理论研究刊物《探索》。 1999年11月19日,中山电视台与中山有线电视台举行合并仪式,成立新中山电视台,保留中山有线电视台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台址迁至东区城桂路1号中山电视综合大楼。新台附设有影声天线工程公司、纵横广告公司、安全防范公司和电子厂等企业。全台员工350人,主要开办以时政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和以经济生活及综艺为主的生活频道(后更名为公共频道)。 2004年3月8日,根据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的统一部署,中山市广播电视系统改革体制,挂牌成立南方影视传媒集团中山广播电视台。2005年2月6日,中山电视台、中山人民广播电台、中山市无线电讯号发射台3台合并,在东区城桂路1号挂牌成立中山广播电视台,为副处级事业单位。 二、设施设备 1996年投资200多万元完成电视大楼装修改造,实现全台电脑联网,采编设备向模拟分量转型。1997年,自行设计、安装的五讯道电视转播车通过省厅和市科委的技术鉴定。1998年元旦进行新闻直播,成为继广东台、广州台、深圳台后省内首家进行新闻直播的地级市电视台。1999年8月,自筹资金5000万元兴建的中山电视综合办公制作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址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分设600平方米、240平方米、120平方米和80平方米的演播厅各1个;筹集1000万元购置采编、制作、播控、前端、网络开发设备和改造网络,配置5讯道和6讯道数字转播车、索尼蓝光摄像系统和美国占美12米摇臂和轨道车等;同时,电视发射频率更改为DS—27频,发射功率扩至3000W。 2003年3月与广东网通中山分公司合作,开发数据宽频业务,全市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到6500户。2005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建成公共信息电视系统,开展VPN专线业务和省网络公司SDH电路租用业务,签订多份光纤租用合同,介入“小灵通”业务、管道及系统代维等其他业务。配套更新换代设备设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优质播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至2005年,中山广播电视台拥有综合频道、公共频道2套电视频道。其中,电视综合频道信号覆盖中山全境和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市县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部分地区。全台固定资产总额超3亿元;完成城区管道建设41管孔公里,铺设光纤总长68皮长公里;完成全市联网管道建设41.8管孔公里,敷设光纤35.9皮长公里;城区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近100%,镇(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加快向村一级普及。 三、电视节目 2004年8月,中山电视台与中山市侨务局联合策划制作大型系列专题片《海外中山人》(大洋洲篇),于2005年1月连续播出。2005年8月《海外中山人》(北美洲篇)摄制组远赴美国和加拿大采访拍摄制作42集专题片,于次年春季连续播出。 2005年,自办电视节及栏目主要有:《中山电视新闻》、《新闻快讯》、《今日关注》、《中山故事》、《真情中山》、《城市论坛》、《海外中山人》、《人在商界》、《物价广角》、《法制天地》、《小龙乐园》、《视野》、《有话好好说》、《中山党建》、《中山教育》、《中山警讯》、《中山红绿灯》、《今日生活》、《健康有约》等。中山电视综合频道和公共频道的市场占有率为4.27%和2.64%,分别名列中山地区所有电视频道的第四位和第六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