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音乐 舞蹈
【作者】中山市志(1979-2005)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市志(1979-2005)》 【成文日期】2012-09-04 【点击率】572次


  70年代,陈锦昌词、文石耳曲的《我为祖国守海防》,高永词、梁翠媛曲的《打开咱的收音机》等歌曲曾在全国广为播放。1986年12月中山市音乐协会(简称市音协)成立后和1987年中山合唱团组建后,中山的音乐活动更加活跃,推动群众性歌咏活动广泛开展。

  2000年承办第五届中国合唱节,市合唱团演出的合唱节目获金奖。2001年参加由文化部等部门举办的全国第三届老年合唱节,中山获秋菊金质奖、新作品演唱奖、“开展老年文化活动”贡献奖。2005年,首张中山原创歌曲专辑CD《大沙田的传说》出版向全国发行;同年12月8日,大型民族新音乐专辑CD《神话中国》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出版歌曲集《我愿化作一面白帆》、《李国光校园音乐作品选》和民歌专集《金斗湾放歌》、歌词集《水乡风情》等。1999—2005年,在中山举办、协办音乐会、春节联欢会、演奏会等10场(次),音乐比赛5场(次)。

  改革开放后,中山引进和培养一批舞蹈艺术人才,带动中山的舞蹈艺术快步发展,特别是交谊舞再次兴起,健身舞在群众中普及,营业性与非营业性的舞厅、舞场迅速增加。

  1988年中山成立市国际标准舞研究会,组织音乐舞蹈比赛。1990年由中山承办广东省首届国际交谊舞大赛,中山获总分第六名并夺得新秀组拉丁舞项目冠军,同年12月举办中山市国际标准舞大赛。2000年7月,市舞协派员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国标舞(体育舞蹈)锦标赛,获2项冠军、1项亚军和团体总分第5名;同年11月举办“理科虫草杯”中山市第七届国标舞(体育舞蹈)锦标赛,160多位选手参赛,观众多达4000多人,是全市历届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舞蹈赛事;同年12月派员参加全国“荷花奖”第三届国标舞大赛暨第十四届全国国标舞锦标赛,获冠军和亚军各2项;谢灿光、刘怡晴参加2000年新加坡东南亚世界国标舞公开赛和香港公开赛均获业余A组冠军,卢耀辉、林少梅参加澳门国标舞公开赛获拉丁舞冠军。2003年12月市舞协派员参加在深圳市体育馆举行的第十七届全国国标舞锦标赛,获3项冠军、2项第6名。2004年在第十八届全国国标舞锦标赛上,中山6对选手获奖;在省举办的全国公开赛、锦标赛中,28对人次获奖。

  中山市创作表演的其他舞蹈作品也多次参赛获奖。1992年3月举办中山市三八健美操(舞)比赛。参加2001年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中山市获3个金奖、1个银奖及组织奖。于庆华、梁雪华的舞蹈《臭脚丫》获2001年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金奖。参加2005年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和广东省第三届音乐舞蹈花会共获3个金奖和3个银奖,其中广场舞蹈《醉龙》、女子群舞《哭嫁歌新唱》、二胡独奏《沙田抒怀》获金奖,民间舞《鹤蚌相嬉》、中山咸水歌联唱、男子群舞《醉龙》获银奖。

  80年代创作的舞蹈《荼薇仙子》,90年代编排的舞蹈《红旗颂》、《风筝》、《龙舟鼓》等,先后获省业余文艺一等奖。舞蹈《水乡晚情》在2000年广东省老年人文艺汇演中获金牌,是唯一被指定参加2000年广东春节晚会的老年人演出节目。《沙田赋》2001年获省文艺花会创作一等奖,群舞《龙舟鼓》获全国首届大学生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并入选参加首届中国舞蹈节演出,民间舞蹈《醉龙》、少儿舞蹈《我的2008》获省、市一等奖。2005年9月,在西区翠景文化中心举办中山市首届舞蹈家协会会员作品展演,有20件作品参演。至2005年,全市创作舞蹈作品80件。

  1993年6月市舞协与市对外艺术交流中心承办澳门第四届艺术节葡萄牙民间舞蹈团来岐演出晚会。2001年7月市少儿芭蕾舞团首次到欧洲参加在德国举行的国标少儿芭蕾舞比赛。2004年6月,市少年芭蕾舞小演员远赴德国弗莱堡参加国际青少年芭蕾舞大赛。
 

上一篇: 第二节 戏剧 曲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第四节 美术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