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南宝(1250—1285)
原籍河南开封。宋南迁时,先祖曾来广东知新会事,举家定居新会城。后其曾祖徙居香山沙涌(今南区沙涌村)。家道富裕,读书好义,尤工诗词。
宋景炎二年(1277)10月,端宗自潮州浅湾被元兵追逐,航海避敌过香山境,11月南宝献粮千石以饷军,获端宗敕奖,召拜工部侍郎。此时,丞相陈宜中、少傅张世杰、殿前指挥使苏刘义奉帝进驻沙涌,以南宝家暂作行宫。南宝劳瘁备至,守卫严密,元人不得而知。数日后,元兵攻陷广州。诸将召募潮居里(黄梁都,今珠海斗门赤坎一带)乡民数百人勤王,南宝献酒对各将领说:“痛饮黄龙府在此行也”,并高唱岳飞《满江红》词,慷慨激昂,互相鼓励,闻者无不为之感动。
宋祥兴元年(1278)春,都统凌震光复广州,南宝赋诗志庆。此时,帝舟于硇洲,帝疾发作,4月驾崩。张世杰、陆秀夫护立卫王赵昺即位,号祥兴,同时退走到崖山(今属江门市新会区),派曾渊子充任山陵使,奉端宗遗体还殡于南宝家,把伪作之灵柩出葬,南宝雇人于寿星塘作五处疑冢,掩蔽真相,后人称为宋端宗疑陵,其实遗体葬于崖山永福陵。南宝方欲随往崖山,因要护帝拥军而止。但帝昺撤出沙涌时即随军前往崖山督办军营等,完工后因病返家。
宋祥兴二年(1279)2月,宋、元两军决战于崖山,宋军溃败,陆秀夫负幼帝昺投海而死,张世杰力战,舟沉而殁,宋亡。南宝日夜悲泣不食,隐匿不降,曾作诗哭祥兴帝:“翔龙宫殿已蓬飘,此日伤心万国朝。目击崖门天地改,壮心难与海潮消。黄屋匡扶事已非,遗黎空自泪沾衣。众星耿耿沧溟底,恨不同归一少微。”后潜伏潮居乡再组织义师,闻陈宜中奉帝犹存占城,于是与招讨使黎德、梁起莘起兵运粮往迎车驾,梁起莘反叛降元,黎德与南宝讨伐叛军,战败,南宝被捕不屈英勇殉节,年仅36岁。土人潜收其尸,葬于小赤坎鳌鱼岗(今珠海市斗门东北黄杨山麓)。明清两朝均追表其忠,崇祀乡贤,公认其并列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为南宋四大民族英雄。何泽远(1378—1412)字元远,号环溪,云岩公长子。小榄人。自幼性格刚烈勇猛,体力过人。16岁便代父戍南京镇南卫,后调任水军左卫百户。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升为小旗(10人为小旗,50人为总旗,长官为百户)。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三宝太监郑和率舟师七次出使西洋,历时29年(1405—1433)。泽远两次跟随郑和下西洋:第一次是永乐五年至七年(1407—1409,为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因功升为总旗;第二次是永乐七年至九年(1409—1411,为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此次下西洋,再访锡兰国(斯里兰卡),除赠给国王亚烈苦奈儿大批贵重礼物外,还向当地一座寺庙布施金银、线绢、名贵香炉烛台和大量香油。并在同年农历二月初一撰文立碑,记载布施礼品,祈神佑福(此碑于1911年在斯里兰卡的南方省加勒发现,存首都科伦坡博物馆)。本为友好访问,不料海盗出身的国王,竟出兵洗劫郑和舰队。永乐九年(1411)农历正月初十夜,泽远同鹰扬卫指挥陈庆等勇敢当先,生擒国王,平定锡兰。舰队返航时把国王押往南京,等候朝廷发落。明成祖了解原由后,以礼相待,赦免国王,释放回国。泽远屡有战功,六月,升授昭信校尉百户,寻升承信校尉正百户。永乐十年(1412)卒于任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