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80年代,医药企业通过引进和购置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1981年,小榄积西电器配件厂购入进口零部件开始生产手提按摩器,1983年初,又试制出HAO—IA助听器,次年10月荣获省优质产品证书。1990年,全市化学药品企业有石岐制药厂、小榄制药厂2家,年产值达8556万元,化学药品的剂型、品种全面增加,其中阿糖腺苷为国内首创的新产品;中成药加工主要生产企业有沙溪中药厂和中山市中药厂,从业585人,年产各类中成药达3051吨,主要产品有胶丸剂、茶剂、冲剂等7大类110多个品种;镇村医药器械业8家,从业950人,总产值7450万元,产品有助听器、手提按摩器和手术放大镜3种。
90年代初,市属制药工业受医药市场开放、进口药品及“三资”制药企业药品进入市场的影响,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广东石岐制药厂在360多种产品品种中筛选出10多个高效高值的产品,包括“麦迪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先锋”类抗生素、“怡乐定”片等产品,进行重点改造。1991—1997年,共投入资金260多万元进行扩产粉针车间、改造片剂车间、建成无菌水针生产的万级无菌洁净室以及节能等6大项目的技术改造。仅粉针车间就新增产值750万元,产量提高2.5倍。1997年下半年推出大剂量的先锋VI等品种;同年,药厂主要产品销量粉针1238万支、水针7842万支、片剂1.31亿片、胶囊1.8亿粒,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多元,比1990年增长1.6倍。
90年代中期,原广东石岐制药厂的主管机构医药联合总公司一分为二:制药及药品经销部分组成中山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经营实体;行政管理职能部门改组为市医药管理局。1994年4月,经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和国家科委批准,国家科委、广东省政府、中山市政府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创办国家综合性医药及健康科技产业园区——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1998年后,市属医药集团开始公有制转非公有制的改制工作,沙溪制药厂转制为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国有、集体医药制造业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1999年起,依托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医药制造业逐步发展为中山市特色产业之一。通过招商引资,一批世界著名的健康产品企业进入产业基地落户,如德国默克雅柏药业、德国格兰泰(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瑞士辉凌制药有限公司、美国安士制药、加拿大美亚加等。2001年,生物医药工业被确定为“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4月,外资企业曼秀雷敦药业公司被正式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1月,中山举办首届中国(中山)国际中西药、医疗器材与技术博览会;3月,中山市医药行业协会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包括化学药品制剂生产厂、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等153个单位入会;6月,“沙溪凉茶”取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9月,由广东药学院和市政府合办的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开始招收本科生,为全市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同期,健康基地建立或引进中健药物研究所、维健生物科技公司、博士流动站等10多个研发机构,成功开发出隐形手套、苜蓿脂康片剂和胶囊等一批科技项目。
2005年,全市形成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中心的医药制造产业集群,集合中西药、中成药、生物工程类、保健品、医疗器械、医药包装、医药商贸等多种类型,形成从研发、临床试验、新药申报到原料供应、成品生产、包装,再到市场推广的产业链。全市医药制造业企业35家,从业人员6700人;完成工业增加值12.2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4.7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1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9.76亿元,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09亿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2.9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08亿元,上缴税金总额3.80亿元。其中,全市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35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9.6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6亿元。
二、企业选介
健康科技产业园
健康科技产业园(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位于火炬开发区康泰路。1994年4月,由国家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至2005年,基地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广东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引进三才医药、中智医药、德国默克雅柏药业、瑞士辉凌制药和美国安士等120家医药企业及广东省中山市药品检验所、中山大学药物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等医药科研单位,形成集生物制品、中西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药包装和健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临床试验、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200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43.8亿元。
曼秀雷敦(中山)药业有限公司
曼秀雷敦(中山)药业有限公司,1991年10月建成投产,位于三乡镇第二工业区。占地面积由初期的1.2万平方米扩至2003年的1.8万平方米,厂房面积6000平方米。是由美国曼秀雷敦公司和日本乐敦制药株式会社投资的制药企业。生产设备与技术均由美国曼秀雷敦公司和日本乐敦厂引进,药品生产车间由广东医药设计院按GMP要求设计、化妆品车间按ISO要求设计。生产具有百年历史的曼秀雷敦薄荷膏和摩擦膏系列产品及乐敦系列眼药水。这三种系列药品在国家医药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零售药品市场的研究报告中位列十强榜,新乐敦眼药水以占市场份额的10.5%高居榜首。1999年被评为中山市强优企业,2001年及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技术企业,2004—2005年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企业,2003—2005年成为全国和广东省百家明星侨资企业。2005年,总产值近6亿元。
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
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1975年成立,位于沙溪镇宝珠西路第二工业区。前身为广东省中山市沙溪制药厂,2001年转制,由方乐尧、刘健雄等集股开办。是现代化中型制药企业。设口服固体制剂和中药口服液生产车间,符合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获颁国家药品GMP证书。生产中成药和化学药8个剂型共187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港澳地区及外国。“沙溪牌”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并受海关保护备案,沙溪凉茶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国家“原产国标记”注册,沙溪凉茶秘方及术语被认定为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秘方及专用术语之一。成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其中,成功研制国家级三类新药“润肠宁神膏”并获200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金鸡片、排石颗粒等10个品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板蓝根颗粒冲剂获“全国获奖药品临床应用信誉评价调查信得过药品”奖。公司于1993年获国家贸易部颁发“中华老字号”称号,2005年经国家商务部再次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称号。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改革开放30年广东省医药行业中成药产业20强企业和获改革开放30年广东省医药行业突出贡献奖、省医药工业综合实力60强企业、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20强企业、省医药工业中药饮屯加工和中成药制造20强企业,公司连续19年被评为中山市守合同重信用百强企业,被评为全国和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5年,有员工360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90人;生产成药3000吨,产值1亿元,利税500万元。
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位于坦洲镇嘉联路12号。1993年,由香港联邦制药有限公司投资近4亿元兴建。是一座现代化、高标准、多剂型的制药企业。有员工420人,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以生产基础抗生素为主,主要产品有安必仙胶囊、阿普仙胶囊、阿莫仙颗粒、联邦泰洛其、赛福系列的头孢系列制剂、冒必清胶囊、灭特尼片等,其中阿莫仙胶囊、阿普安必先胶囊畅销国内外。1997年12月前建造的5个生产车间,一次性通过国家GMP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GMP认证的多剂型综合性制药企业;后增建的软膏车间、滴眼剂车间和注射液体车间也一次性通过国家认证。1998年被评为中山市明星企业,2000年被评为市强优企业,2002年被评为市特别贡献企业。2005年,总产值2.73亿元,利税938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