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皓东(1868—1895)
原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南蓢翠亨村人,出生于上海。中国民主革命者。聪慧过人,7岁已跟父亲学会绘画。9岁时其父去世后,随母返翠亨居住,和孙中山共读于村塾,结成莫逆之交。因不满塾师的刻板教学,常绘《三国志》人物肖像在同学中传阅,塾师训斥,其答曰:“图画也是读书的事,为何禁止。”春节假期,到墟场见走马灯,其问明原理后,回来仿制,引来不少人观看和赞美。清光绪九年(1883),濠头乡有钦差方耀阅兵,县官因吃空额而急于找人顶替,其亦有参与。当时,其见烟鬼兵痞在伍,定名应到,乱七八糟放枪,归告孙中山,说如有50位健儿便可拿下虎门,言毕相顾大笑。同年两人到北极庙,见乡民生病求神而服香灰,劝无效,两人分头毁神像,村民怒,于是出走香港,同洗礼入基督教,转上海电报学堂求学,后当上电报局领班。1890年,返乡完婚。1892年,其变卖家产到顺德县北水乡尤列处开办蚕子公司,得孙中山撰联“兴创自我,利归于农”。其与孙中山、杨鹤龄、杨心如并称“翠亨四杰”。1893年冬初,孙中山与其及郑士良、尤列等在广州广雅书局内南园抗风轩(今广州市文德路62号)聚会,密商改造中国方针,提议组织团体,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但未正式成立组织。1894年5月,随孙中山赴天津,上书李鸿章呼吁变革,未达。同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与其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谋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绘制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后因事泄,清廷出动大军搜捕,起义失败。其出走时,发觉革命党人名单留在机关里,便不顾个人安危和党人劝阻,毅然返回烧毁,不幸被捕,在南海县公堂遭酷刑拷打,被用竹签打进手脚指甲,仍拒招认。后高呼拿纸笔来,衙役以为其熬不过毒刑招供,其拿笔疾书,言词内容气壮山河,痛骂清廷及汉奸走狗一番,承认自己为革命起义,又说:“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杀,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吾言尽矣,请速行刑。”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年仅28岁。孙中山称其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者之第一人”。亲属将其牙齿衣冠葬于翠亨犁头尖山,国民政府为其建立陵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将墓地辟为烈士公园,以志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