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隆,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生,清康熙七年(1668年)卒,字国开,又字铁山,别署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榄溪人。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会试授化州教谕,次年改授化州学正。崇祯十四年(1641年)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其间曾任海南巡道。又与陈洪绶、金堡等人结诗社。崇祯十七年(1644年)游黄山,是冬客居南京,与金陵名士结复社,抨击专权的马士英、阮大铖南京被清兵攻陷后,便归家统屋隐居于鸠、艾二山之间,时复与鼎湖山和尚道邱以诗相唱酬,有诗寄道邱云:“我岁乙酉夏,师年丙戌春,所争九个月,同作七旬人。老官曾何补,名僧自有真。鼎湖山月白,为照劫灰尘。”流露出晚年的消极情绪,以画牡丹名盛一时,与他同时的画家方颛恺评曰:“铁山写铁干,留色不留香。墨妙传三昧,灵台放毫光。天香非有香,国色亦无常。即此明真幻,何须向洛阳。”阳春刘奇炫则说他:“笔势飘逸,苍劲如将军挺予挥槊,又如二八佳人轻盈妙舞。”从传世的作品总的来看,他画牡丹的笔势是奇纵豪放不受约束的。至于“天香非有香,国色亦无常”这样的诗句除了反映他俩对人世的消极情绪外,也可作瑞隆从未画过设色牡丹的佐证。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的《牡丹图》、《牡丹石轴》和《牡丹卷》。至于他的诗,诗人王士祯评曰“可传”。著有《怀仙亭草》、《零乐林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