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文成(1898—1981)
石岐南门新墟(今石岐南下)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3月12日出生。中国民族音乐家。本姓杨,因过继给吕姓人家,改姓吕。3岁随养父到上海,10岁入读上海广肇义学。自幼学艺,酷爱中国民间音乐和书法艺术,常常聆听老艺人的演奏,11岁已会演奏二胡。后来在名师指导下,勤学苦练成家,毕生致力于广东民间音乐事业。青年时代因擅奏二胡和扬琴,有“二胡王”之称,在上海乐坛很有名气。民国8年(1919)在上海参加中华音乐会,兼任该会粤乐组指导和演奏员。常与小提琴家司徒梦岩合作演出。熟谙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尤擅高胡,曾在高胡上首用钢丝弦,并将琴筒夹于膝间演奏,形成以发音高亢明亮、音色绮丽华美为特点的高胡“粤胡”奏法,并运用二、三把位走指法和滑指法进行演奏,从而增强乐器的表现力,使高胡成为广东音乐和粤剧伴奏独具一格的主奏与独奏乐器,丰富演奏形式,促进广东音乐发展。1926年参加精武体育馆粤乐组传艺,在广州、香港、上海等地演出广东音乐,并到北京、天津、武汉等地演出。除伴奏和演奏《小桃红》、《春到田间》、《鸟投林》、《柳摇金》等曲外,又以擅长的粤曲“子喉”(旦角假声唱法)唱腔自弹自唱《燕子楼》、《潇湘琴怨》等曲,嗓音清脆悦耳,行腔婉转自如,吐字坚实清晰,在演出中独创一格。1932年,离开上海到香港定居。在港期间,创作广东音乐、粤曲、小调以及粤语歌曲200多首,其中《平湖秋月》、《银河会》、《岐山凤》、《齐破阵》、《下山虎》、《步步高》、《青梅竹马》、《醒狮》等一批乐曲,成为百听不厌、脍炙人口、至今仍流传于广东民间历久不衰的优秀乐曲。音乐创作结构严谨,曲调清新,旋律优美流畅,委婉动听,节奏生动活泼,热情奔放,富有鲜明个性和风格。是广东音乐卓有成就的作曲家、演奏家、粤曲演唱家、粤乐改革家,被誉为粤乐宗师、广东音乐“四大天王”之一。曾于1942年、1947年和1951年3次组团回中山石岐演出。晚年以授徒传艺为乐。1973年随香港文艺界访问团到广州。1981年8月22日在香港病逝,终年8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