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
【作者】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文章来源】《中山市人物志》 【成文日期】2011-01-07 【点击率】2259次

 


 

黄佐(1489—1566)

    字才伯,号泰泉,石岐人。祖父黄瑜,世称“双槐先生”,父亲黄畿,世称“粤洲先生”,皆为一代儒宗,以品学知名。黄佐聪慧好学,幼承家风,3岁即受读《孝经》,8岁钻研诗、词以及天文、历算之书。明正德五年(1510)中解元。嘉靖元年(1522)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在“大礼议”之争中,主张依礼追嘉靖帝生父为皇叔,因而被外放任江西佥事。不久改任广西督学,任内,倡修乡村社学,拆除淫祠,编印《理学本源》颁行所辖郡邑。后因母病辞官归家。拜师王守仁,一起讨论知行合一之旨,数相辨难,王守仁赞称黄佐乃正直可靠之人,得以重新起用。居家9年后被任为翰林院编修兼左春坊左司谏。很快进职侍读,掌南京翰林院,召为右谕德,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丁母忧后又任少詹事。与大学士夏言议河套事,彼此意见不合。其时,吏部右侍郎职位空缺,欲谋此位者互相诋毁,使龙颜大怒。黄佐虽未参与其事,却因是被荐举的候选人而受牵连罢官。其自此绝意仕途。
    归居广州后,改白云山景泰寺为泰泉书院,聚众讲学,世称“泰泉先生”,广收弟子,其中不乏俊贤之才,明代岭南诗坛著名的“南园后五先生”中,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三人即出其门下。讲学之余,潜心著述,著作有39种数百卷。在经学、地方文献、诗词等方面均有较大建树。
    博通经籍,学术上尊陈献章之学说。所持理气一体说,认为“理即气也,气之有条不可离者谓之理,理之全体不可离者谓之道。盖通天地、亘今古,无非一气而已。”在明代学坛独树一帜,学问根底深厚。经类著述有《诗经通解》21卷、《礼典》40卷、《乐典》36卷、《乡礼》7卷、《续春秋明经》12卷、《小学古训》1卷、《姆训》1卷。
    亦是一代诗宗,著有诗文集《两都赋》2卷,《泰泉集》60卷。诗任气而行,雄直恣肆,不傍门户,时人誉为“岭南文宗”,被后人尊为“吾粤之昌黎”。朱彝尊其谓“岭南诗派,文裕(黄佐谥号)实为领袖,功不可泯”。在地方文献方面贡献尤为卓著,正德年间撰成《广州人物传》24卷,分门别类记载广东历代先贤近200人。嘉靖六年(1527)纂成《广州市府志》,共70卷50余万字。此书有作有述,记秦至元史事,皆采录史书;明洪武至嘉靖史事,则据所见所闻。嘉靖三十七年(1558)主纂《广东通志》,历时三载,成书70卷。此书体例严谨,文字简雅,资料充实。还有《罗浮山志》、《志雍志》24卷、《广西通志》60卷、《香山县志》8卷。此外,尚有史类著述《通历》36卷、《革除遗事》6卷、《翰林记》20卷等。嘉靖四十五年(1566)在家中病逝,终年77岁,追赠礼部右侍郎并赐谥号“文裕”。
 

上一篇: 徐荣村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鲍俊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微博 |  微信公众号:中山档案方志 | 返回首页
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2000-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65587号-2 网站标识码4420000022 地址: 中山市兴文路7号之一(查看地图) 邮编:528403

 
办公电话:0760-88328069 技术支持: 0760-88310669 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