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山县从1949年冬起建立新的区乡体制。到1951年1月,全县设置1个区级镇(石岐镇)、11个区。1952年7月,由于珠江区专员公署海岛管理处撤销,中山县从该处接管原属中山、宝安的48个岛屿和渔港,包括唐家、湾仔、香洲、南水、涌口门、担杆列岛、蜘蛛群岛、外伶仃岛、佳蓬列岛、万山群岛等。同年12月,中山县设立渔民区人民政府(驻唐家),管理上述地方。1953年3月,设立石岐市(省辖市),以中山县石岐镇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归粤中行署领导,中山县划出长洲、后山、柏山、张溪、基边、员峰6个小乡,归入石岐市郊区。1953年4月,设立珠海县,以中山、东莞、宝安三县所属海岛为其行政区域。中山县划出渔民区和前山、关闸、吉大、南屏、北山等地与淇澳、三灶、高栏、荷包、大小霖、大小横琴等海岛,归珠海县管辖。1953年6月,中山县调整行政区划设置,设3个区级镇(小榄镇、黄圃镇、大岗镇)、15个区。1957年2月,中山、珠海两县调换相邻的部分乡村,中山县坦洲区的康济、翠微、造贝乡,翠亨区的下栅、东岸、官塘乡,乾雾区白蕉乡的白藤村,划归珠海县管辖。珠海县的万顷沙区划归中山县管辖。同年2月,中山撤区并乡,全县15个区改划为34个大乡,原来的3个区级镇不变。1958年8月,各大乡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公社取代大乡。同年10月,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34个公社(大乡)合并为7个大公社;原属黄圃公社的小黄圃、高黎等2个小乡,划归顺德县管辖。1959年3月,撤销石岐市、珠海县,其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中山县。同年7月,大岗、万顷沙等2个公社和大岗镇,划归番禺县管辖。1961年8月,恢复区的建制,设置1个县级镇、2个区级镇、13个区。1961年10月,恢复珠海县,以合并于中山县的原珠海县行政区域为珠海县的行政区域,中山县划出6个公社和2个小乡,归珠海县管辖。1963年,撤销区的建制,全县改设18个公社、3个镇。1964年5月,原属横栏公社的特沙大队,划归新会县管辖。1965年7月,设立斗门县。中山县划出斗门、乾务、白蕉3个公社与平沙农场,归斗门县管辖。1967年12月,改公社建制,设置1个县级镇、2个区级镇、20个公社。1969年1月,石岐镇归并中山县,撤销石岐镇建制。1971年8月,恢复石岐镇建制(公社级)。1976年12月,全县有3个区级镇、25个公社。1983年12月,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1984年2月,撤销石岐镇,改为市区,设置中区、西区、岐江区、莲峰区、烟墩区5个办事处;市郊设置25个区和2个区级镇,另设1个管理区。1985年11月,张家边区改为张家边镇。1986年7月,南蓢区分出翠亨村镇。1986年12月,撤区建镇,扩大市区范围,全市改为:市区设8个街道,市郊设24个镇;同年,从小榄区分出成立鸡笼镇,1987年7月更名为东升镇。1988年1月,中山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8月,从环城区、郊区分出东区。1990年9月,由张家边区分出中山港街道。1990年12月,中山市区设9个街道,市郊设24个镇。1993年,沙蓢镇更名为沙朗镇。同年1月,张家边区、中山港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区合并为中山港区,1995年1月改称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年10月,中区、岐江区、莲峰区、烟墩区4个街道合并,称中区。同年12月,郊区更名为北区。1997年12月,环城区更名为南区,全市设1个开发区、5个街道、24个镇和长江管理区。1998年9月,撤销翠亨村镇、横门镇,并入南蓢镇管辖。全市设1个开发区、5个街道、22个镇。1999年7月,撤销沙朗镇、坦背镇,将两镇分别并入西区街道和东升镇管辖。全市设1个开发区、5个街道、20个镇。2000年5月,撤销中区和北区,组成石岐区。撤销浪网镇,并入民众镇。全市设1个开发区、4个街道、19个镇。2001年8月,原黄圃镇的新二村、阜沙镇的新团结村划入三角镇,原三角镇的新联村、新群村划入民众镇。从2001年开始,全市开展行政村和社区调整合并,并逐步将行政村改制为社区。2003年9月,“南蓢镇”更名为“南朗镇”。2005年9月,五桂山镇撤镇设街道。全市设1个开发区、5个街道、18个镇,辖110个社区和165个行政村。2011年3月,三乡镇成立南龙社区,南头镇合并南头和南城2个社区为南城社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小榄镇、南头镇7个镇区完成“村改居”工作。2013年,三角镇三角社区更名为中心社区,东凤镇伯公村、民乐村、小沥村改制为社区,三乡镇新成立西山社区,大涌镇新成立石井社区、全禄社区,南区将原有10个社区整合为城南社区、良都社区、北溪社区、马岭社区4个社区。2014年,大涌镇新成立起凤环社区。2015年10月,大涌镇旗北村更名为叠石村。 2021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中山市变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小榄镇、东升镇,设立新的小榄镇,以原小榄镇、东升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小榄镇的行政区域;撤销民众镇,设立民众街道,以原民众镇的行政区域为民众街道的管辖范围;撤销南朗镇,设立南朗街道,将中山港街道海滨社区的马安村划归南朗街道管辖,以原南朗镇的行政区域和马安村的范围为南朗街道管辖范围。年内,火炬开发区与中山港街道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体化运作。7月起,火炬开发区统筹民众街道的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和教育体育等事权;翠亨新区统筹南朗街道,负责南朗街道的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应急管理等事权。变更后,中山市下辖23个镇(街道),其中街道8个(含石岐街道、东区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中山港街道、民众街道、南朗街道)、镇15个(含黄圃镇、南头镇、东凤镇、阜沙镇、小榄镇、古镇镇、横栏镇、三角镇、港口镇、大涌镇、沙溪镇、三乡镇、板芙镇、神湾镇、坦洲镇),区域内含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火炬开发区)和1个经济协作区(翠亨新区),共辖社区137个和行政村150个。 2021年中山市各镇(街道)社区与行政村设置情况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