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10 【点击率】740次 | ||||||||||||||||||||||||||||||||||||||||||||||||||||||||||||||||||||||||||||||||||||||||||||||||||||||||||||||||||||||||||||||||||||||||||||||||
【工业】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先后引进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南韩和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及技术,基本形成了以电子、针织、食品、家具为主体的加工工业体系,产品结构相对合理。涌现了一批实力强、规模大、效益高的企业,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多元化行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恒山电脑加油机、粤海无绳电话、诺比厨柜、华佑电子等。199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出口创汇1297.6万美元,市场销售总额1.57亿元,企业内部收入1.62亿元,上缴国家税款170万元,工业增加值2610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24.6%、102%、96.7%、176%、134%和92.1%。 【农业】 农业以无污染的海滩养殖最具特色,全镇有5万多亩的滩涂,成垦2万多亩,特别适宜于养殖河虾、罗氏沼虾、水蟹等高值水产品。7年来,镇委、镇政府坚持抓农业不麻痹、精力不转移、投入不减少、工作不松懈,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1997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达3800亩,总产2489吨,比1990年增长63%,单产476公斤,比上年增长8公斤,其他作物用地1858亩,获市农业新台阶计划项目达标奖;生猪饲养量1015头,上市量945头,比上年减少420头;水果总产量35吨,比上年减少28吨;水产品958吨,比上年增长222吨。1991~1997年,全镇共完成荒山造林面积4518亩,沿海防护林植树3100棵,全面维修了镇内森林防火线32.92公里和镇交界防火线13.79公里。按百年一遇的标准整治了逸仙水库和库区的环境。1997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1620万元,比1990年增长1.96倍,年均递增24%。 【基础设施建设】 “八五”期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4亿元,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先后建成了镇医院大楼、翠亨中学教学楼、翠亨博爱幼稚园,修筑了逸仙公路翠亨路段、翠亨大道、翠亨村环村道路等,全镇公路里程17公里,水泥路面里程24公里,新建地方公路3.5公里,桥梁1座,公路密度由1991年的每百平方公里7.5公里提高到1997年的17公里,形成了乡镇、管理区全部通四级公路的交通网络。全镇程控电话容量5000门,用户3200户;移动电话用户600户,传呼机用户1500户,农村中继电路960路,电话普及率80.5%,成为市电话普及达标镇;电话、电传和图文传真直通世界各地,形成了一个高科技、多功能、大容量、大通路的格局。完成了1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32.9公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供电网络。新建了翠亨村文化商业广场、市场和日供水3300吨的自来水厂。1997年,以创建卫生镇为契机,以提高城镇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刀阔斧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9.6万元,比上年增加32.4%。 【外经贸易】 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每年均组团赴港澳地区开展促销和招商活动,加强对外交往与联谊,稳定原有外商投资企业。强化外经服务职能,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新办投资企业提供配套优质高效的服务,并及时协调工商、税务、金融、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关系,赢得了外商的支持和信任。7年来实际利用外资3691.34万美元。1997年,全镇工缴费结汇138万美元,完成任务128%,比1990年增长91.7%,年均增长9.7%;“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044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翻了两番。 【财税·金融】 努力探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对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对、立册登记,逐年审核增减调整,实施机关通讯器材评估拍卖。依法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自觉纠正部门不合理收费三项,进一步减轻企业、群众负担。坚持落实年度内部审计和离职审计制度,完善和强化各项财务制度。加强与国税、地税、工商、金融、财政部门的沟通联系,监督企业依法纳税。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认真维护金融秩序,保证全镇财政的正常运作。1997年,全镇财政收入620万元,比1990年增长5.4倍,年均递增77%;完成税收618万元,比增1.7%。进一步加强了信贷管理,认真做好闲散资金的吸储工作,有力支持了全镇经济的发展。1997年,全镇存款余额达1.7亿元,比1990年增长6.4倍,年均增长33.1%。 【人民生活】 全镇新建住宅竣工面积2.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42平方米,先后建成了下沙农民别墅新村、逸平新村等。人民的衣着、饮食、住房条件日渐改善,两轮摩托车取代了传统的自行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电饭煲、电风扇、收录机、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空调机亦逐渐进入农民家庭。1997年,全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480元,比1990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20.4%;农村人均年收入3460元,比1990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14%。 【教育】 秉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全镇有教师7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1人,在校中学生805人,小学生1073人。7年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翠亨中学和博爱幼儿园,改建了翠亨、下沙、崖口及石门小学。按省一类标准配备全镇中小学的仪器设备,所有的实验室经市教委检查验收均已达标,“两机一幕”全部进了教室。1995年度被市教委评为实验室工作达标先进单位。强化教育管理,完善教研网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翠亨小学、翠亨中学、下沙小学均被评为市“四优”达标学校。1996年被被评为市发展教育先进镇区,1997年通过市普及高中工作的验收并获一等奖。 【文化·体育·卫生】 镇文化部门积极配合镇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编导优秀的文艺节目向全镇人民公演,鼓舞人们积极参加全镇两个文明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镇电视管理部门1997年又投入资金8万元,完成了下沙150多户的电视天线接驳工作,使全镇电视网络的覆盖面达到89.2%。健全了体育工作领导机构,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运动。1991~1997年 ,全镇共举办体育竞赛26(次),参赛1.2万多人(次)。镇卫生部门继续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并着重抓好计划免疫、食品卫生、妇保、儿保等各项常规工作。落实妇女儿童保健措施,实行0~7岁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翠亨医院共有医务员26人,其中主治医师10人,1994年被评为“爱婴医院”。 【环境卫生】 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实行定员、定岗、定位管理,坚持每月的检查和记分及除“四害”季度性的监测工作。7年中,举办业务培训班17期,受教育1712人(次),全面提高队伍业务整体素质。以创建文明户、文明小区为突破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1997年,镇兴建了大型垃圾场及中转场,不断提高全镇环境卫生质量。投资83.8万元新建园林绿化设施3340平方米,人行道1530米,铺装路面及公共场地3253平方米,镇容镇貌得到进一步改观。 #p#副标题#e#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进一步完善“第一把手抓两手”的领导责任制,提出了创建文明镇的总目标,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创文明单位、文明户”活动。至1997年全镇的文明户达2118户,覆盖率达85%,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和文明单位、文明户标兵。在社会和企业中开展了提倡良好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广大青少年和中小学生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三热爱”教育活动,并注重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 【计划生育】 成立了以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的计划生育“三结合”领导组,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了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了镇计划生育协会和计划生育服务所,为计划生育对象提供查环、查孕、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等服务。各管理区的计生部门紧密配合,积极抓好流动人口的查验证工作,保证多孩出生率控制在3‰以下。1997年,全镇总出生人口为103人,比市下达的出生指标少生66人,合理率为90.29%,比1990年上升4.7%;全年完成“四术”任务140例。连续7年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平均合理率为90.35%。 【侨务】 镇侨务部门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做好接待、联络及联谊三大工作。坚持以法护侨,积极反映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意见,牢固树立为侨服务观念,努力争取侨心,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1991~1997年,共接待世界各地前来观光访问和各种活动的来宾349批5195人(次)。落实侨房65户,处理来信871件,为侨胞排忧解难196件,筹集公益捐款达451万元。镇侨胞先后捐建了石门礼堂、翠亨小学、翠亨中学、博爱幼稚园等。 【体制改革】 实施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对企业进行试点改革,将企业关、停、转、租、嫁、卖、让,镇政府只对镇属企业资产进行管理,实行资产重组,将政府单一投资格局向多元化方向推进。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社会治安】 坚持“打防并举”的方针,强化治安防范机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上新台阶。镇与管理区签订了“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全镇建成安全文明小区4个,有效减少了各类刑事案件的发生。坚持“从严治警、依法治警”方针,切实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1997年,全镇共立刑事案37案,破27宗,破案率为73%,立案数比1990年下降了29%;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02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38人,进一步净化了社会风气。 【翠亨围垦区】 位于珠江出海口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海岸线长达8公里,横门水道以西,从桠洲山至中珠分界直到唐家镇,形成一个优良海湾,是中山市成垦条件最好的滩涂,可供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达3.2万亩。由于注重环境保护,围垦区没有被污染,因而特别适合养殖沙虾、罗氏沼虾、水蟹、肉蟹、糕蟹等高值水产品。经营较好的垦区,每亩水面年产值超过3000元。到1997年止,引资2500多万元,完成围垦近1万亩,放养面积达到5000亩。 【“翠亨村”矿泉水】 由翠亨村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要生产蒸馏水、纯净水及矿泉水等健康饮品。占地3万多平方米,有员工156人,其中各类专业人员34人,总投资1200多万元,拥有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和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及无菌灌装车间。年产值253万元,“翠亨村”矿泉水采自五桂山列近100米深的燕山三期之花岗岩层,含有多种天然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口感清凉,是一种理想的天然健康饮品。 【中山恒山机器】 中山恒山机器有限公司是澳门国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山市翠亨工业发展公司创办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集科研、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花园式厂区、多功能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公司开发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电脑加油机,最早安装了国内流动式车载加油站,研制出CMD-6038系列六枪三油品、四枪双油品、双枪单油品等大型豪华电脑加油机和IC智能卡自动计费电脑加油机等产品。公司具备年生产5000台(套)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已建立了国内外30多个省市及地区的销售网络。先后被评为国家二级计量单位、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计量先进单位及'95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合格产品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无土栽培工厂】 建立于1995年,第一期工程投资99万元,建成温室棚5间,每间330平方米,播种、育苗室240平方米,贮泥室20平方米。1995年6月,试种成功首批哈密瓜,亩产达2500公斤。水培“秋蜜”哈密瓜具有肉质细软、香气浓郁等优点,糖度在14~16度之间,深受消费者喜爱。(冯志军)
书记:欧庆甫(1987.8~1991.12) 仇智源(1992.1~1995.7) 阮建生(1995.8起) 镇长:佘 雄(1987.8~1991.12) 仇锡康(1992.1~1995.7) 何锦池(1995.8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