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南朗镇位于中山市境东部,西靠五桂山,东临珠江口,北接火炬开发区,南连珠海市。京珠高速公路、中拱公路纵贯全镇。总面积130.69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8万亩,农用地面积6.7万亩,沿海滩涂围垦面积3万亩。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年末常住人口8.74万人,户籍人口3.97万人,流动人口3.5万人。是中国独具特色名镇、广东绿色名镇、广东旅游特色镇、广东省教育强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考核验收。翠亨村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崖口两村分别入选“广东最美的乡村”和“广东旅游特色村”。2008年,实施“生态立镇、经济强镇、文化兴镇”战略,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8%,工农业总产值139.37亿元,增长20.33%。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坚持工业是“经济强镇”战略的主导地位,继续做大做强工业,为三产发展打下基础。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8年,全镇有工业企业480家,工业总产值13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产值127.23亿元,增长18.2%。发展新能源产业,中海广东天然气、中海中山天然气等新能源项目相继落户和投产。逐步形成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3大产业集群,全年产值7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占工业总产值的54.28%。著名的企业有ABB变压器、深南电、中海油、建纶电器、开益禧半导体、通佳鞋业、侨光纺织等。
农业 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项目拉动、政策扶持的措施。镇政府投入3800万元,建设龙珠村级经济园二期工程。发展村级物业经济,让征地村以征地补偿款置换镇政府的商住物业。龙穴、左步、濠涌、榄边、白企、横门等6个经济欠发达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均超100万元,实现全面脱贫。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投入210万元,修建农路3.6公里,加固横迳水库,整治中心一河大博头段和大车排洪渠,扩宽中心二河及清淤泮沙排洪渠。投入600多万元,扶持台风受灾农户恢复生产,为农户购买1.05万亩水稻种植保险。投入520万元,抚育幼林5013亩,山地造林2583亩,种植红树林942亩,农村“四旁”(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绿化6.8公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立粮食、果菜、水产等3个农业经济小区和8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全年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花木面积2400多亩,水果面积1.5万亩,水产养殖4万多亩。著名农产品有崖口、关塘荔枝,下湾龙眼,冲口莲藕、香蕉,崖口、横门海鲜等。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1%。
第三产业 2008年,壮大旅游、房地产、餐饮、商贸、客货运输等行业规模,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800多家。较大的三产企业有昆仑酒店、南朗市场、南朗车站,房地产大型楼盘有盈彩美地、锦盛新城、盛东豪庭、岭南名居、锦绣海湾城和东海岸花园等。广州敏捷房地产落户南朗,计划开发用地超5000亩,首期开发推出锦绣海湾城一期别墅区500亩。2008年,孙中山故居、中山城、横门捕鱼、蒂峰山石仔庙、茶东陈氏宗祠、崖口集益公园、崖口红树林和燕石围等旅游景点旅游收入8810万元,景点接待人数138万人次,游客入住7.2万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6%、28%、12%。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5%。
外经外贸 2008年,参加“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共签约项目16个,投资总额6.24亿美元。其中,外资项目8个,投资总额8154万美元,内资项目7个,合资项目1个。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医药产业项目成为新亮点,其中君裕证券公司投资1200万美元、建纶电器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金龙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等3个华南中医药城重点项目已进入供地阶段。全年外贸出口总额6.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82%。
镇村建设 编制《左步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茶东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南朗镇污水工程专项规划》、《南朗镇消防专项规划》、《南朗镇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完成逸翠路一期工程岭南路至云衢中学段,推进二期项目的征地工作。投入200多万元,改造关塘东桠村民乐箱涵、南塘村大众墓涵洞、榄边村赤坎义坊大街口涵洞、石门白石岗盖板涵、合水口村口箱涵、翠亨石门练屋箱涵等6个桥涵。至2008年,有110千伏安变电站2座,装机容量20.4万千瓦。有5个供水水库和两条连接中山大丰水厂的供水管道,日供水量10万吨。完成崖口村征地1.1万亩,规划市委、市政府在南朗翠亨滨海区域兴建的占地8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29.78%。
财税金融 完善全镇年度财政预决算、专项请拨、“收支两条线”、重大工程和大额采购招投标、土地转让拍卖、非税收入征收绩效考评、票据管理等制度。全年政府集中采购预算金额572.78万元,采购金额513.14万元,节约59.64万元,节约率10.4%。加大税源监控力度,严格税收征管,全年税收收入7.11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国税5.07亿元,增长42%;地税2.04亿元,增长59.4%。2008年,全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财政支出3.84亿元,增长29.43%。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8年,全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8元,增长13.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人均6.23万元,增长29.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城乡居民社会购买力)年人均3.17万元,增长13.2%。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0.6平方米。全镇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总量4393万千瓦时,增长12.15%。固定电话用户2.3万户,增加2000户。移动电话用户9.37万户,增加196户。
教育 2008年,投入近1亿元兴建云衢中学艺体中心和饭堂,扩建榄边、安定小学,筹建新翠亨小学。投入1050万元专项经费,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云衢中学793人参加初中升高中考试,其中240人达到省一级学校录取分数线,33人达到中山纪念中学录取分数线,比2007年翻一番。南朗理工学校68人参加高职类高考,35人上线,上线率51.5%,超全市平均水平。2008年,南朗镇被评为市实施“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先进单位。
宣传文化 2008年,有线电视网全面升级至550兆至750兆,完成泮沙海村及长沙埔村的有线电视网建设,全镇有线电视网覆盖率100%。传承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纪念中学民国建筑群、陈氏宗祠、程君海故居、陆浩东墓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拨款近2000万元,修缮陈氏宗祠。建设农村文化室,完成榄边村、翠亨村、崖口村、泮沙村、大车村、横门社区和南朗社区等7间“农家书屋”和文化室的建设。成立书画协会、摄影协会、曲艺协会。全年举办首届全国民歌合唱展演、书画、摄影展览等广场文化活动100多次。2008年,镇文化广场被评为市十佳先进文化广场。
科学技术 2008年,美图塑料工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莎丽卫浴设备有限公司获市优秀专利奖,中山美图塑料工业有限公司、中山市莎丽卫浴设备有限公司分别实施中山市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1项,中山市先禾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中山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项目1项。全年中山美图塑料工业有限公司、中山市莎丽卫浴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申请39项专利,获63项专利授权。
体育活动 2008年,投资200万在镇全民健身广场扩建篮球场、羽毛球场各4个,在15个村(居)委会各建1个全民健身点。投入30万元,成立镇龙狮、羽毛球、篮球和乒乓球等协会。全年举行篮球、三人篮球赛、羽毛球、乒乓球、棋类、长跑、登山健身、醒狮、秧歌舞等项目比赛。云衢小学、南朗中心幼儿园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全年为市体校输送体育苗子29人,其中击剑9人、拳击9人、田径4人、散打6人、武术1人。南朗镇安定南龙醒狮队参加2008年广东省传统龙狮锦标赛,表演“飞跃长山采灵芝”套路,获一等奖。
医疗卫生 投入3300万元,创建二甲医院,完成南朗医院住院大楼、牌坊、院内道路扩建、环境绿化美化等工程,南朗医院用地面积扩大25亩,扩建门急诊大楼及其配套设施。全年门诊接诊43.84万人次,病床使用率94%。投入220万元,建成10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实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年各站共接诊病人8.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推进卫生科技送医、送药、送健康教育下乡义诊活动,全年济困助医2754人次,减免医药费用8.37万元。7月25日,崖口、泮沙、龙穴、南朗、榄边、左步、濠涌、华照、白企等9个村创建成为省卫生村,南朗镇实现村村为省卫生村。
计划生育 2008年,政府投入587万元,改善计生工作的硬件设施,镇计生服务所从原来的150平方的办公场所扩充到300多平方米。装修计生办和服务所办公场所,购置显微镜、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B超机、电脑、计生专用面包车等设备。全年户籍人口出生407人,人口出生率10.28‰,计划生育率94.84%,人口自然增长率2.3‰。流动人口出生1192人,计划生育率84.82%。龙穴村、左步村、大车村、关塘村等实现无政策外多孩生育、无政策外出生。
民政服务 2008年,列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24户,镇财政投入低保资金158.2万元。拨出专项资金12.35万元,解决各类优抚对象的生活难、治病难、住房难问题。拨出专项资金47.3万元,帮助871户特困群众解决生活难、上学难、医疗难等问题。全年为镇133户低保户及低收入家庭免费安装有线电话,镇府提供每户21元的基本月租费,电信公司负责免费安装电话并赠送电话机及每月返还15元通讯费。5月,慈善超市开业,为低保户每人每月派发5元购物卡,定期为低保户家庭提供生活必需品。全年投入民政经费951.5万元。2008年,慈善万人行活动筹款316.8万元,比上年增长76.5%。为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筹款501万元,捐赠物资1万件,购买5050件御寒衣物赠送给对口扶持单位漩口镇。
劳动社保 2008年,全镇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12万人,比上年增长45.59%。全镇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1.41万人,占全镇农业人口总数48.6%,参加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3.43万人,实现医保全覆盖。办理工伤认定418宗,支付307人共147.36万元工伤保险金。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培训初级工204人,中级工188人,高级工268人,技师25人。外省农民工专项培训150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269人,安置困难群体人员就业3人。实施长者安康工程,镇政府每月发给户籍人口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者每人15斤优质大米,中秋节月饼1盒,春节节日礼品1份,免收在南朗医院门诊挂号费。受理劳动争议信访案件928宗,涉及人数1965人,结案率97.6%。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在南朗社区居委会办起“大嫂工作坊”1个,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社会治安 1月8日,投入150多万元,建成南朗镇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在政府所在地、治安复杂场所、重点单位、主要街道和社区、工业区、娱乐场所、案件多发地段、重要路口、卡口等位置安装摄像头,形成一个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信息共享的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网络。全年破获犯罪案件113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08人,摧毁犯罪团伙12个。全年立刑事案件401宗,破265宗,破案率66.08%,比上年破案绝对数上升14.72%。受理治安案件454起,查处423起,查处率93.17%。2008年,南朗镇被评为市平安镇区。
信访工作 12月,启用南朗综治工作中心,面积260平方米。镇、村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和完善定期排查、敏感期排查、社会矛盾纠纷信息报送、领导包案处理信访大要案、领导接访和村小组信访联络员等制度。健全镇、村、组三级信访网络,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7宗、810人次,其中集体上访38宗,主要反映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问题。年内没有发生到省、进京上访事件。
流动人口管理 2008年,全镇有流动人口3.5万人,登记备案出租屋2115户,出租屋备案率100%。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数据库,完善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责任制度,与出租屋主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出租屋缴纳税费99.06万元,新办登记91户,督促出租屋整改57户。全年办理《暂住证》4.59万张,缴纳财政征费122.4万元。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利,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占全镇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总人数的40.52%。
#p#副标题#e#
【云衢中学200周年校庆】 11月11日,云衢中学举行建校200周年庆典活动,国家教育部专门送来贺信,漫画大师方成等为庆典亲笔题词。云衢中学的前身为清嘉庆十三年兴建的云衢书院。1905年,改为云衢师范传习所。1941年,试办云衢初级中学。1945年,更名为中山县第四区区立第二中学。1986年,在云衢书院旧址附近重建。2005年,兴建新云衢中学,首期投入1亿元,占地面积180亩,规划建筑面积6.27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29万平方米。2007年秋投入使用。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南朗镇确定“健康生态新城”的发展理念,完成南朗的规划编制、创建省卫生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云梯山和石狗山生态公园,种植600亩红树林,引导企业节能减排。8月28日,广东省环保局验收组经过实地考察、观看影像资料、听取汇报后,同意南朗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通过省级验收。
【南朗镇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南朗镇从一个典型的农业镇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新能源、现代中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为支柱的新型工业大镇和文化旅游产业特色镇。至2008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1.18亿元,是1979年286万元的1440倍。工农业总产值139.37亿元,是1979年1432元的973倍。第三产业增加值10.69亿元,是1979年46万元的2323倍。税收收入7.11亿元,是1979年33万元的2155倍。农民年人均收入10618万元,是1979年178元的60倍。南朗镇先后被评为中国独具特色名镇、广东绿色名镇、广东旅游特色镇、广东省教育强镇,获中山市扩大出口突出贡献奖和工业增长突出贡献奖。崖口飘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翠亨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朗镇文化站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翠亨、崖口等2村分别入选广东最美的乡村和广东旅游特色村,大车村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
1979年,南朗镇农业总产值1043万元。1981年,南朗公社198个生产队推行包产到户、联产到劳、包死上调任务、联产到组等生产责任制,渔业公社实行定产量、定成本、定工分的劳动生产责任制,后改为承包责任制。1984年后,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98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增至5428万元。1989年,发动个体、集体和联合体合股集资,在沿海滩涂开展围垦造田。至1996年,南朗、翠亨两镇先后围垦造田5万亩。南朗镇开发荒山种植柑橘5488亩。引导农民开展第二轮农业种养结构调整,水稻种植面积由1988年的2.56万亩调减至1998年的1.86万亩。至1998年,南朗、翠亨、横门三镇种植水稻50多亩,鱼塘养殖20多亩,甘蔗、香蕉、水果种植100多亩的专业户350多户,占三镇农业种养面积的65%。2000年后,打造富有南朗特色的“蓝色农业”和“绿色农业”,以崖口村3万多亩围垦围养种植区为中心,发展优质水稻、优质水产、莲藕和香蕉等产品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保护辖区内沿海生态,扩大现有3万多亩沿海水域的白蚬放养面积,发展人工鱼礁。保护及扩种沿海红树林,逐步把南朗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改造成最适合渔业发展的理想基地。至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24亿元,比1979年增长49倍。
1979年,南朗公社开办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港侨织造厂,全年工业总产值389万元。至1988年,先后建成南朗第一、第二、第三工业区(后改称工业园),占地面积2227亩;翠亨工业区(后改称第四工业园),占地面积987亩;横门工业区(后改称第五工业园),占地面积1990亩。引进一批“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崖口、泮沙、大车、榄边、东桠、关塘、白企、南朗等管理区兴建大批厂房招商引资办工业。1989~1998年,南朗、翠亨、横门等镇被省政府批准为珠江三角洲首批对外开放工业卫星城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开发工业园区总面积2829亩。1998年9月,南朗、翠亨、横门三镇合并为南朗镇。1999年,建成占地面积2700亩的大车工业园。2000年,兴建市级工业区南朗工业区。全镇形成一区六园的工业格局。2005年起,利用伟人故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规划建设翠亨名人文化村。开发崖口虎池围海上温泉,建设以红树林为中心的湿地生态公园。投入300万元,基本完成云梯山森林公园首期工程。开发建设陈氏宗祠、崖口生态观光旅游区、红树林湿地生态公园以及翠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打造集名人旅游、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于一体的旅游名镇。发展新能源产业,中海广东天然气、中海中山天然气等新能源项目相继在南朗落户和投产。在东南绿色工业园划出2000亩用地,建设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一期工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发展质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6年的86家增至2008年的117家,产值127.23亿元,增18.2%。200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34.13亿元,比1979年增长3447倍;逐步形成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3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4.38%。
2005年起,全面启动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全镇教育基建总投入近3亿元,新建云衢中学,扩建、改造云衢小学、南朗理工学校、安定小学、榄边小学和横门小学,启动翠亨小学的新建工程。2007年,南朗镇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至2008年,全镇基本完成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筑总面积由2005年的5.83万平方米增加至9.83万平方米。2006年起,实施“长者安康工程”,为南朗户籍的男性60周岁及女性55周岁城乡居民每人每月免费派发15斤优质大米。2007年,投入3300万元为南朗医院创建二甲医院,投入1.4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工程。(陈小明)
附:2008年中共南朗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周小川
副书记:陈有兴 刘浩君
主 席:周小川
副主席:吴华国
镇 长:陈有兴
副镇长:肖冠宏 黄 豪(3月止) 胡劲民(3月起) 梁煊华 陈伟明 刘竟成(3月起)
钟 萍(3月起,挂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