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港街道)

【火炬开发区概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火炬开发区”)是1990年由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国家级高新区。2021年7月,中山港街道、民众街道挂牌成立,火炬开发区与中山港街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实行一体化运作,统筹民众街道的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和教育体育等事权。统筹后火炬开发区总面积210.64平方千米,2023年末有常住人口40.97万人,户籍人口22.05万人。全区聚焦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新能源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出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康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区内有得能湖公园、珊洲生态园、中山咀香园、野山参文化博物馆、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百思途文旅工创园等旅游景点。

2023年,火炬开发区(含民众街道)有中学5所、小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在校中小学生5.91万人;幼儿园65所,在园幼儿1.61万人。有公立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2个,卫生技术人员1714人,病床1330张。有公共图书馆1座、香山书房8家、博物馆1座。

火炬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珠三角(中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广东省第一批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等。2023年8月,火炬开发区被广东省食品药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委员会评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2023年火炬统筹区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
指标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火炬统筹区 亿元 531.48 5
#中山港街道 亿元 426.17 1.5
#民众街道 亿元 105.31 22.2
第一产业增加值 火炬统筹区 亿元 6.38 7.4
#中山港街道 亿元 0.13 73.9
#民众街道 亿元 6.26 4.1
第二产业增加值 火炬统筹区 亿元 350.44 5.2
#中山港街道 亿元 283.84 0.4
#民众街道 亿元 66.61 32.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343.64 4.3
第三产业增加值 火炬统筹区 亿元 174.65 4.6
#中山港街道 亿元 142.2 3.7
#民众街道 亿元 32.45 8.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17.66 4.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53.94 4.7
外贸进口总额 亿元 204.99 -24.6
外贸出口总额 亿元 498.09 -15.7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亿元 6.79 -67.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38.17 1.84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亿元 44.44 -15.81

【火炬开发区产业发展】 2023年,火炬开发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30家(含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5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7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推动164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150家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流动工作室6家。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获工业绿色发展专题项目入库资助110.5万元。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6个,投资总额304.98亿元,涵盖智能装备、健康医药、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技术改造项目备案123个(含民众街道),投资总额114.65亿元。8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数智化转型,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测评达三级及以上。1月,中山市纬创资通有限公司建成全市首家世界“灯塔工厂”。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创新应用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能源案例。中山迈雷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数字化项目入围广东省数字化产业集群试点。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13个科研实验室建成启用。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新大楼全面封顶。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批“一园多区”专业园挂牌成立。东莞银行中山分行进驻火炬开发区,成为全区首家银行市级分支机构。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拆除整理低效工业园用地面积104万平方米,累计办理施工报建面积373万平方米。深中合作创新区完成土地整备333.33万平方米,东部健康医药产业园(火炬片区)完成土地整备 30.67万平方米。举办第十六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首届大珩光电产业论坛暨2023首届光电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在节假日期间开展促消费活动,派发消费券8万张,带动汽车销售、餐饮消费超8亿元。以预制菜建设促进产业振兴,兴中预制菜融合创新产业园动工建设。咀香园工业旅游景区获评为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百思途文旅工创园获评为中山市第二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开展6.67万平方米稻鱼共生试验,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引进水稻育秧流水线、无人机自动驾驶、无人插秧技术、水稻机收减损技术等先进设备技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并打造成为中山市水稻高产示范基地。

·资料链接·

世界“灯塔工厂”:2018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与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作开展全球首批“灯塔工厂”评选。至2023年,全球“灯塔工厂”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的代名词,代表当今世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最高水平,被广泛认为是具有榜样意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截至2023年12月,全球“灯塔工厂”共有153座,包含中国62座,占据近半数份额。

“一园多区”:落实中山市委“打造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一流留创园”目标的重要举措。即围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三大支柱产业,按照“品牌共用、政策共享、园区共建、数据共通”原则,将中山留创园的创业扶持资金、租金减免(含加速期企业租金减免)、项目引荐奖励等现有政策全面延伸覆盖到各专业园区。火炬开发区现有的4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生物医药专业园、智能制造专业园、光电信息专业园、信息技术专业园成为中山留创园首批“一园多区”专业园,初步形成“1个留创园主园+4个专业园区”联动发展新格局。

【火炬开发区城镇品质提升】 2023年,火炬开发区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新增濠头市场、碧雅市场2家“香山新街市”。火炬开发区第九小学周边道路、中山市德友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周边道路、博爱路(珊洲段)、健康小镇道路等13条道路完工通车。白雾围泵站建设工程、玻璃围水闸至茂生小区村口段海堤整治工程完成。水洲涌、上顷九、下顷九、三涌、濠头涌水闸及孖涌泵站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善白庙泵站、江尾头泵站、陵岗泵站远程自动化操控。对区内河涌进行巡查,拆除涉水违法建筑21宗,拆除面积1.33万平方米。完成37个老旧小区、43个行政事业单位排水管网改造,建设市政污水管网1.4千米。14家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完成升级改造,7家企业完成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处理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案件24件,办结23件,阶段性办结1件,办结率达96%。中山市深中合作创新区启动区和万亩农田特色农业生态区EOD项目入选国家EOD项目库,也是广东省首个生态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的EOD项目。推进“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指导4家企业完成“无废工厂”建设。更新造林超46.67万平方米,森林抚育提升110万平方米。举办“见缝插绿”“千企万民齐种树”“万棵榕树进乡村”等全民护绿爱绿活动,种植榕树、樟树等4000棵,新增古树名木立牌130棵,建设“四小园”230个,绿化面积超30万平方米。康乐大道街头公园、濠江路公园、环茂路公园、神涌公园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新增绿化面积1.07万平方米。10月,六和社区、联富社区入选中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镇街级典型村(社区)。11月,张家边社区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资料链接·

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火炬开发区教育、文体、卫生事业发展】 2023年,火炬开发区新增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中山职院附属幼儿园4所公办幼儿园,新建鸿瑞学校,扩建第八小学和迁建接源小学,完成卓雅学校民办转公办工作。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499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1950个。完善全区(含民众街道)全民健身设备,新增健身器材191件、二代智能健身器材6套。承办中山市和美乡村篮球大赛东部赛区和全市淘汰赛比赛,以及由中山市光电产业协会主办的湾区光谷“移动杯”首届篮球赛。组队参加广东省健身广场舞联赛获青年组和中年组特等奖,参加中山市社会体育指导技能展示大赛获特等奖,参加中山市第九届运动会获中学生组和成年组第1名。打造“火炬文旅”品牌,举办中山粤剧文化周暨首届吕文成文化音乐季启动仪式、金色大地音乐会、“非遗文化宣传月”系列活动、“厨邦·步步高”2024年迎新音乐会——吕文成粤乐专场等文化活动600场次,服务群众7万人次。制作并推出火炬开发区景点、美食H5互动地图和8条文旅精品推介线路,新增“天和拾光亲子乐园”无动力游乐场所,新建新旺农场、山谷日寄生态主题庄园。野山参文化博物馆通过国家AAA旅游景区复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举办主题实践活动800场次。开展“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申报公益项目27个,中山市幸福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项目“火炬连心桥 好网民——‘幸福小区’网络文明宣传教育”项目入选市级优胜项目。彭月、邵光辉获评为“中山好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获批中山市区域中心医院,加挂中山市第六人民医院牌子,新疾控中心大楼投入使用。沙边社区卫生服务站、民众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中山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示范点验收,张家边、博凯、民众、义仓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建设项目通过市卫生健康局验收。设立便民体检点25个,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9508人。民众街道在19个村(社区)设立集中体检点,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体检服务,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7107人。拓展特定老年人家庭病床服务,将中医适宜技术、康复理疗纳入家庭病床服务范围,累计开展家庭病床服务48床(其中民众街道22床),上门服务665次(其中民众街道185次)。

【火炬开发区民生与社会保障】 2023年,火炬开发区有低保户60户80人,低收入家庭6户8人。发放双低家庭、特困供养人员、临时困难救助人员、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补助金1807.82万元。对适龄未入学残疾人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除申请延迟入学外,其他适龄残疾人入学率达100%。健全困难群众分类关爱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由街道、社区、社工三级困难群众分类关爱服务工作队伍,将困难群众依申请救助转变为主动发现救助。开展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走访七类人员4507人,跟踪回访困难对象2776人,处理未成年人保护个案22件,受助342人。救助帮扶困难群众及流浪乞讨人员291人。建成联富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并投入使用。推进长者饭堂试点建设,以博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联富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老年服务中心为阵地,打造3个市级“长者香山饭堂”示范点。在全区建立助餐点24个,日均就餐1150人。完成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构建“社工+康复师+居养员+义工+保洁员”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提供助洁时数7473小时、助餐服务26.15万餐次、助医时数3.98万小时、助安改造户数13户。完成社区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3户。博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被评为中山市“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健康花城“物业+养老服务”服务中心被纳入中山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全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5.45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17人、工伤保险参保25.0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2.01万人。新增就业644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7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782人。举办招聘会21场次,参与招聘企业738家,提供招聘岗位3.2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000人。7月,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被评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参与培训1650人。发动企业开发设置“妈妈岗”,联动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70家企业参与备案,开发灵活就业岗位930个,帮助380名育儿妇女实现就业。以区女性创业创新基地、字节跳动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为阵地,为“妈妈岗”员工开展直播电商培训、花艺、瑜伽、西点烘焙和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服务超420人次。打造“暖蜂商圈”服务主阵地,创新创立惠蜂“专柜”、强蜂“专班”、联蜂“专线”、护蜂“专场”、蜂停“专区”、蜂采“专栏”6个专享服务品牌,累计服务新业态劳动者超5000人次。举办“匠心中山、技创未来”中山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模具工(注射模)项目竞赛,吸引20家企业、7家技工院校共64名选手参赛。全年调解处理劳动争议信访案件3114件并全部办结;仲裁立案受理案件668件,结案664件。

·资料链接·

七类人员:一类对象指本区民政服务对象中的在读困难学生、因贫辍学人员;二类对象指本区民政服务对象中的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未就业困难对象(含需照顾婴幼儿、大病患者而无法外出就业的父母等);三类对象指本区民政服务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含3级、4级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四类对象指本区民政服务对象中的60周岁及以上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特殊困难老年人;五类对象指本区民政服务对象中的困境儿童;六类对象指本区民政服务对象中的住房困难家庭;七类对象指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火炬开发区社会管理】 2023年,火炬开发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立刑事案件1243件,破案564件,刑拘695人、逮捕234人、移送起诉365人;受理行政案件2477件,查处1608件。接报道路交通事故1.6万宗,其中以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54宗(其余为简易程序事故),造成死亡9人、受伤103人、直接经济损失18.72万元。成立中山港街道网格和大数据事务中心,实现综合网格系统监测矛盾纠纷风险预警,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9.7%。8月,全市首个“无讼社区”创建示范点在火炬开发区城东社区揭牌。在张家边派出所、濠头派出所、小引派出所建立人民调解室,通过专业律师及专职人民调解员参与协助一线调解工作,分流调处非警务类民间纠纷,公调对接项目接待群众2000人,提供法律咨询989宗,参与调解案件814件,有效调解811件。火炬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接访群众3600人,其中,登记咨询1038宗,以劳动类咨询和合同纠纷为主;参与调解21宗,涉及死亡案件7件,均成功调解。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法律顾问每月到村(社区)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不少于8小时,全年受理法律咨询2770宗,出具法律意见7件,开展法律讲座32场次。投入9.5万元建成“暖心议事厅”“共融议事厅”“红色议事厅”“榕树下”等居民议事厅13个,实现社区议事厅全覆盖。张家边社区的“114社区协商机制”入选中山市2023年度城乡社区协商优秀创新案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城镇燃气、自建房、道路运输、建筑施工、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查出重大事故隐患114处并全部落实整改。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检查各类燃气使用单位1893家,整改隐患293处;检查出租屋2916户,整改隐患1178处。开展燃气安全执法行动,查处黑气点6处,行政拘留4人,扣押违规气瓶120个。对重点出租屋开展日常巡查和集中清查行动,检查出租屋4084间次,发现并整改隐患145处。

【中山市咀香园工业旅游景区被评为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2023年10月10日,中山市咀香园工业旅游景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咀香园注重文化旅游资源挖掘,2004年创建“工业旅游”项目,把工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2012年成为中山市首家国家AAA级工业旅游景区。2023年5月1日,咀香园饼文化博览馆开馆,总面积1.6万平方米,以咀香园的饼文化为主题,设品牌历史区、非遗体验区、休闲美食区、手信体验区,通过老物件展示、手工体验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咀香园饼文化、发展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传承,为游客营造更真实、直观的参观体验。至年底,景区接待游客14.27万人次。

2023年10月10日,中山市咀香园工业旅游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火炬开发区党政办公室供图)

【珠中江地区首家眼健康科普馆开馆】 2023年12月16日,中山市眼健康科普馆在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开馆。该馆是珠中江地区首家眼健康科普馆,占地面积350平方米,设有视形象区、科普区、视觉艺术区、爱眼讲演区、互动体验区5个区域,涵盖近视防控宣传片、屈光不正道具、巨型眼球模型、近视远视演示、透镜成像、盲道体验等内容设施24项。至年底,该科普馆开展眼健康相关科普活动、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等40场次,接待群众1500人次。

【中山粤剧文化周启动仪式暨“印象火炬”文旅嘉年华活动】 2023年10月14日,中山粤剧文化周启动暨“印象火炬”文化嘉年华活动在火炬开发区得能湖公园举行。该活动以文化兴城为主线,打造“粤乐+体育+文化+旅游”形式,由纪念吕文成诞辰125周年专场文艺汇演、金色大地音乐会暨“火炬杯”中山市十大歌手大赛、中山市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东部赛区比赛、星空美食夜市、文创集市等内容组成。活动现场吸引超10万名群众参加,拉动消费超500万元,开展线上直播5场次,吸引15万名群众在线观看。

【中山市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 2023年10月31日,由中山火炬工业集团园区与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建立的中山市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该市域产教联合体主要以火炬工业集团园区为依托,由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作为牵头学校,以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中山斯瑞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世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牵头企业,通过整合“政、行、企、研、校”优势资源合力探索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联合体成员单位围绕共建产业学院、岗位实习、订单培养项目、中国特色学徒制项目、真实项目进课堂、共建实训基地、编写新形态教材、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学校聘请企业教师任教部分技术技能课程、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岗位实践锻炼、校企双方人员互兼互聘、与企业展开科研或技术服务共12个方面进行合作,通过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助推人才质量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中山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 2023年12月15日,中山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火炬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比赛设集中竞赛12个、分散竞赛19个,涉及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现代服务、传统产业等领域,吸引全市各企事业单位2000名选手参赛。经角逐,比赛产生金牌(一等奖)31个、银牌(二等奖)40个、铜牌(三等奖)52个,符合条件的获奖选手均可获相应职业(工种)三级(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第1名选手有机会晋升二级(技师)技能等级;10家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奖”。活动现场设有“技能嘉年华”展示区域,吸引中山“名企名品”、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工院校等单位参展,展示项目18个,内容涵盖3D打印、无人机、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红木雕刻、广府金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咖啡拉花、中式面点、酱油冰淇淋等美食。

(邝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