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政务】 2023年,中山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拼经济、稳增长”新春惠企政策》,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印发《做好2023年促消费工作的若干措施》,拓展新领域新场景新载体,营造浓厚商业氛围。2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组织做好经济普查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试行)》,规范中山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大力推动2023年中山市招商引资工作“一盘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面向全球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3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2023年拼经济促高质量发展惠企政策十五条》,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印发《中山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修订版)》,推进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印发《中山市十大主题产业园重大产业项目扶持措施》,支持优质项目加快落户主题产业园,推动主题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印发《中山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方案》,做好中山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前期准备工作。5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促进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政策措施》,加大力度培育一批规模大、创新能力突出、具备产业生态引领作用的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印发《中山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攻坚工作方案(2023—2025年)》,加大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印发《关于成立中山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加强对中山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印发《关于支持新时代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聚焦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支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市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6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主题产业园布局和发展规划》,保护和拓展产业空间,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从“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5个方面部署推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与深圳合作事项的通知》,巩固和拓展深圳、中山两市合作成果;印发《中山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提升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7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推动中小微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8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做好全市碳达峰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9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与江门市产业协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中山、江门两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印发《中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印发《中山市深入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工作方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含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印发《中山市促外贸稳增长工作方案》,引导和激励企业拓市场抓订单,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印发《中山市促进夜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全新打造“香山夜韵”夜间促消费品牌,营造开放、有序、活跃的夜间经济发展环境,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层次夜间消费需求。12月,市政府印发《火炬开发区统筹区域政务服务事项划分实施方案》《火炬开发区统筹区域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建立权责清晰、统分结合、运行高效的事权划分体系,助力火炬开发区统筹区域发展。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推动氢能产业成为产业发展“新支柱”。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2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增强数字金融普惠性。3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规范热线运行管理,提高惠企便民服务水平。9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从市场准入等12个方面提出133项改革任务,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10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中山市工业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工作专班的通知》,进一步提升工业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效率,支持项目高效落地投产。11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推进工商业转供电改造工作方案》,健全电价长效监管机制,清理规范转供电工作。12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推动镇街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措施清单(2024年)》,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水平再上新台阶;印发《中山市深化“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工作方案》,深化“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持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助力市场主体快速高效实现“准入准营”。
【城乡建设政务】 2023年,中山市加强城乡建设和社会管理。2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4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旧厂房改造升级实施细则(修订)》,全面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助力加快项目落地实施。市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支持商业、住宅用地改变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的通知》,支持商业、住宅用地变更为工业用地,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5月,市政府、广东省航道事务中心联合印发《中山市航运能力提升及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推动创建全省航运能力提升及绿色发展示范区。8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推进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提升老旧小区居住条件和环境;印发《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南中城际中山段项目建设工作指挥部的通知》,统筹推进南中城际中山段项目建设管理、安全监管、征地拆迁、综合开发等工作。市自然资源局印发《中山市城市更新项目土地出让价款计收规则(修订)》,完善土地出让价款差别化计收政策,发挥土地出让价款政策的激励作用。9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香山长者饭堂”建设行动方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在全市开展。10月,印发《中山市建设工程项目占用道路“围而不建”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强化施工组织管理,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效率,确保建成民生项目、民心项目。11月,印发《中山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系统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政务】 2023年,中山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水环境治理。3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入河入海污染物管控,助力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4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推进“供水一盘棋”工作方案》,实施全市“供水一盘棋”,推动全市供水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整合并优化供水资源,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水平。7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中心组团暗涵整治三年(2023—2025年)实施方案》,决定对中心组团范围内的暗涵实施综合整治,助力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印发《中山市内涝防治工作方案》,坚持“工程+管理”两手抓,抓细抓实各项防涝救灾措施,聚焦聚力推进内涝防治,提升城镇排水防涝水平、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2月,市政府发布《关于中山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成果的公告》,进一步做好河道管理工作,保障河道行洪及堤防安全,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道功能。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关于利用冬春时节开展水塘河道清淤的工作方案》,决定利用冬修水利的时机,全面开展水塘、河道淤泥清理工作,助力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消除河道防洪安全隐患,提升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人居水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4月,市政府发布《关于划定中山市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推动减少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法治政府建设推进】 2023年,中山市推进民主法治领域各项改革。建设法治政府。3月,印发《中山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中山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提高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和效率。6月,印发《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推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印发实施《中山市行政应诉联席会议工作机制》。12月,印发《中山市行政争议调解工作规则》,确保行政应诉、行政复议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印发《中山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全面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全年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33所;25个村(社区)获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2022年度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获“优秀”等次。科学民主立法。印发《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和保障办法》《中山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出台《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山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动态调整第一批立法联系点,确定57家单位为市政府立法(规范性文件)工作基层联系点。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审核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5件、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75件;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792件,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97件。规范简化行政执法。10月,印发《中山市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规范执法单位行政执法行为。12月,印发《中山市市镇事权调整运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市镇(街道)两级事权调整运行和监督管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学习列入各级党委(党组) 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场培训、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专题讲座,开展集体学法200场。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工作,全市国家工作人员线上普法考试参考率、优秀率均超99%。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对有关部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文化旅游政务】 2023年,中山市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6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香山书房”建设和管理导则》,推动香山书房新型文化阅读空间的建设、服务和管理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展市民阅读场景。11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公共文化领域市级与镇街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划分公共文化领域市级与镇(街道)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民生政务】 2023年,中山市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教育体育优质均衡发展 5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创建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基础教育投入机制,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9月,市教育体育局印发《关于做好中山市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收费及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以属地管理、公益非营利、自愿参与、合理补偿为原则,合理补助校内课后服务,规范课后服务经费管理和使用范围。10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山赛区筹备工作总体方案》。12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筹备2025年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总体工作方案》,要求将比赛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办出精彩,办成人民满意的体育赛事。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5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完善健康城市管理机制建设,到2025年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家级健康城市示范市水平;印发《中山市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9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完善中山市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做好参保人的医疗保障工作,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能。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健康服务品质和群众健康水平;印发《关于成立中山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建设工作专班的通知》,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11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行动方案》,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实施,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促进公民素质提升 11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将儿童事业融入高质量发展和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推动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 9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方案》,进一步整合民生服务资源,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推进民生用卡服务融合通用。11月,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用人单位为需要弹性工作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人文关怀。
【社会综合治理政务】 2023年,中山市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部署开展“四个专项”攻坚(亡人交通事故未办结清理、伤害类未结案件清理、失踪人员查找、打击涉未成年人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盗抢骗、黄赌毒、偷渡走私、经济犯罪和民生小案,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署开展春季、夏季、秋冬季攻坚行动和“头盔风暴”“减量控大”等9个专项行动,深化“人、车、路、企”排查管控措施;启动深中通道水上公安检查站,全面实施“四点一线”(在东部横门口、东北部洪奇沥三星口、西南部磨刀门口、西北部西江古镇段常态化设立4个联合执勤点,在东部横门西水道海防线建立重点水陆防线)水上勤务,筑牢水陆联勤联巡防线;加强平安校园建设,组织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十四项措施》,推行警家校护学岗安全值守,确保校园安全。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3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燃气用品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加强燃气用品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排查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推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升。4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加强雷电灾害的防御,规范雷电灾害管理。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城镇燃气安全风险系统整治工作方案》,集中力量全面整治城镇燃气安全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促进燃气行业高质量发展。8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全市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的通知》,全面推动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力量的建设和发展。
加强事故应急管理。5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深化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创新,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12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山市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城镇火灾防控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印发《中山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中山市应对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自然灾害救助行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和救助能力。
【政务督办】 2023年,中山市加强政务督查帮办,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市政府督查室组织核查办结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等上级转办问题线索536条,处理群众致市长的网络信件3152件。跟踪督查市政府工作报告任务196项、市十件民生实事任务41项,省十件民生实事任务23项,建立“每周梳理、每月盘点、每季通报、年度考评、实时协调”工作机制,通过书面督查、通报督查、现场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实时了解各项年度任务的工作进展,并对其中跨部门、跨镇(街道)的事项进行协调调度,促进工作落实。跟踪督办市委常委会交办事项、市政府常务会议决议事项、市委书记和市长批办及交办事项等重要事项1229项,重点跟进群众关心的水污染治理、市属学校不动产办证、重大项目落地、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等工作,建立“专人负责跟进,建立工作台账、倒排时间计划、实时跟踪协调”督查机制推进工作。年内,开展水污染治理专项督查7轮,覆盖全市所有流域所有工程,检查施工点位390个,发现问题672处,助力提高治水工程进度和质量。先后就老旧小区改造、市属学校不动产办证、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资金支付、岐江道建设、中山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等方面开展调研,分别形成调研报告。推进“拿地即动工”,实现平均办理时间20分钟,其中,最快的一个项目用时6分钟完成从摘牌至取得施工许可证共17项审批环节。
加强建议提案办理。2023年,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落实建议提案办理“一把手”责任制,加强与代表、委员沟通座谈,年内,办理全国建议提案1件,省建议提案12件,组织协调办理市建议提案386件(建议211件、提案175件)。确定市长重点督办及领办议案提案5件(全国建议提案1件、省建议提案2件、市建议提案2件),副市长领办重点建议提案1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提案6件、市政协提案9件)。代表委员对办理及答复结果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通过办理建议提案,推动制造业当家、水污染治理、文旅产业发展、交通状况改善、基层医疗保障等系列重点难点工作落实,从产业升级、环境改善、社会治理、民生福祉等方面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落实到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工作中。
【十件民生实事】 2023年,中山市落实年初提出的十件民生实事,包括优化学位及教育设施、提高医保惠民水平、接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增强就业服务、强化摩托车电动车安全管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深化政务惠企利民。
优化教育服务 全年全市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6330个;新建、扩建公办中小学9所,新增学位9360个;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建成投用;改造2所学校宿舍,新增床位7080个,改造学校食堂17间,新增餐位8137个,改造5所学校热水系统和6所学校跑道,更新空调设备1413台,改造345所市属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镇(街道)中小学校灯光照明设备。
加大医疗保障惠民力度 参保人在镇(街道)医院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10%~40%,进一步减轻参保人负担;18周岁以下人员及本市就读学生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优惠30%,费率下调至1%,惠及参保人52.1万人;启动口腔种植体集采工作,中选品种价格比集采前平均降价55%。
整治改善水环境 新建污水管网1761千米,修复病害管网80千米;12个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工并通水,新增处理能力50万吨/日;新增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55个行政村,升级改造养殖池塘、推动尾水治理26.724平方千米,建设碧道20.86千米。
食品安全监管 全年开展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55万批次,食品抽检2.7万批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保障市民的“菜篮子”安全;全市学校食堂、养老机构等1380家餐饮场所100%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完成“香山古韵”“岐水流芳”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三乡段、五桂山段、民众段等54个项目建设;完成15个村居信息通信新基建工程建设;新增建成“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1764个;完成“美丽渔场”建设5.01平方千米;全市221个行政村(涉农社区)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
加强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 创建市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6个、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家;对有意愿有需求的299名特定老年人设置家庭病床并开展服务;为本市常住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3.31万剂次,为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健康指导服务16.13万人次;23个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服务活动,全年累计提供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超30万人次。
优化就业服务 组织发布用工岗位5.12万个、新增“妈妈岗”灵活就业岗位3191个,帮助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现就业6.72万人;新增持证技能人才4.07万人;举办“雏鹰归巢”青年人才系列活动52场次,新增青年人才驿站13个。
加强摩托车、电动车安全管理 在孙文东路等30条道路增设非机动车专用道;开展摩电安全专项整治行动84次,开展多形式宣传,落实“点对点”教育174万人次;全年查处摩电违法37.05万宗、比上年增长30.54%,发生摩电责任亡人交通事故54宗、下降22.86%。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实施“一区一策”,因地制宜修缮屋面、外墙、楼梯,优化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消防、照明、绿化、停车、文体设施等配套,稳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全年改造开工项目134个,完成改造30个。
优化政务服务便民服务 建成“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119”“120”等紧急热线的联动机制;设立“企业服务1号线”,建成企业诉求大数据监测中心,精准高效服务企业;上线并全市推广覆盖14个领域“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实现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见面”审批、异地转出“智能审批”,婴幼儿社保卡零材料“网上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