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中山翠亨新区挂牌成立,以落实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适应中山市转型升级需求,旨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一体化融合。新区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东部临海区域,规划总面积2.26亿平方米。在成立翠亨新区前,马鞍岛上的马安村(行政村)由火炬开发区管辖,围垦区域先后由围垦公司、临海公司管理,成立翠亨新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翠亨新区管委会”)后,马鞍岛上的事务分别由翠亨新区管委会和火炬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辖,马安村仍由火炬开发区管辖。2021年行政区划改革后,中山市撤销南朗镇,设立南朗街道,马鞍岛整个围垦区域及岛上的马安村划归南朗街道,同时将南朗街道纳入翠亨新区经济功能区范围内。2022年,《广东中山翠亨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明确翠亨新区定位为中山市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致力于建设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和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至2023年,经市委、市政府领导,翠亨新区完成从火炬开发区统筹发展到独立发展的重要转型。在此期间,翠亨新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优质项目招引和战略发展平台提升为核心,将原本的滩涂荒地和边远小岛变成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投资热点和创新高地。
一、经济体量稳步提高
自2021年起,翠亨新区开始独立核算经济数据,并统筹南朗街道发展,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连续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双位数增长。其中,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2亿元,全市排名第5位,迈入镇(街道)第一梯队。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 220.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3%,增速排名全市第1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5.43亿元,增长 13.2%,增速排名全市第1位;其中工业投资 39.44 亿元,增长 7.5%,总量排名全市第2位。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55亿元,增速为10.8%;招商引资落地的优质项目60个,总投资180.3亿元。
二、“东承”战略纵深推进
至2023年,翠亨新区以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发挥深中通道桥头堡作用,纵深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珠江口东西两岸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建设,加快深中合作区建设,与深圳市宝安区签订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并首次联合面向全球召开招商大会、举办大湾区新年音乐会。深度拓展“深中通办”政务服务,实现与深圳市宝安、龙华两区政务通办服务事项303项,中山市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广东省政务服务标杆大厅。搭建产业交流互动平台,深入对接深圳协会、联盟等民间组织,联合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搭建深中新能源产业交流平台。强化与深圳市金融机构融合发展,打造科技金融珠江西岸服务基地,引进前海金融机构落户,与深圳市投控东海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深投浩创先进创业投资基金。设立翠亨集团深中招商中心,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高成长企业,构筑异地对外招商宣传联络窗口和服务站,推动浪尖D+M国际设计产业港、中广核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核能研发基地、傲雷科技等40个深圳优质项目落户中山,实现湾区未来科技城等深中产业协作平台主体封顶。
三、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翠亨新区立足发展需要,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在原总部经济、装备制造和健康医药等产业的基础上,深度对接深圳产业集群,明确构建健康医药、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体系,战略谋划若干未来产业的“4+X”产业体系。其中,健康医药产业提质壮大,新区聚集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康方生物)、冠科生物技术(中山)有限公司(简称冠科生物技术)、中山万汉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万汉制药)、达石药业(广东)有限公司(简称达石药业)等一批领军企业,布局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生命科学园、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西湾医药与健康产业园、康方湾区科技园等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科研院所和创新研发平台,成立翠亨新区健康医药产业创新联盟,产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集聚成势,集聚广东明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阳电气)、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洋电机)、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富海)等新能源龙头企业,引入中广核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核能研发基地项目。联合清华苏州碳中和实验室,打造全市首个“中山清碳创新技术中心”。成立中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联盟,涵盖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中科富海、大洋电机、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喜玛拉雅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中山西湾投资控股发展有限公司等联盟会员单位。强化联动大湾区氢能产业资源,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对接深圳、广州、佛山等地的氢能产业、科研院所、平台机构,为中山氢能产业发展引入资源和力量。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速,涵盖集成电路、智能网联、平板显示、电子元器件等领域,至年底,集聚中山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新盛世机电制品(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国昌荣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建设天弓智慧城产业园,实现中山软件园揭牌运营,引进科大讯飞等项目18个。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山服务基地揭牌成立,全市首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QFLP)试点基金管理企业落户,华润燃气、讯美科技等总部项目竣工验收。
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创新主体逐步壮大,大洋电机获认定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美迪斯电梯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冠科生物技术获评为省级技术先进服务型企业。至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1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4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3家,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2家。推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累计推动完成转型规模以上企业150家,全区过半数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2023年实现技术改造投资13.17亿元,增速达91.7%。创新成果丰硕。明阳电气供货全球首个吉瓦(GW)级大容量海上光伏项目;试运行氢能制储一体化示范站,破解氢气价格高、来源不稳等痛点。中科富海成功投产首台国产5吨/天氢液化大型卧式冷箱。达石药业新药获得美国临床批件、万汉制药新药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件。大洋电机等5家企业上榜市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30强。推进科创平台建设,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获评为市级科技孵化载体,与清华大学联合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新增博士(后)工作站(基地)3个。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建成运营3个关键技术平台和3个公共服务中心,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至2023年,马鞍岛上高新技术企业存量为46家。
五、金融领域成果显著
翠亨新区创新母基金运作模式,成立中山西湾投资控股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西湾投控)并开展实体化运作,创建以西湾投控为核心的国资创投体系,翠亨母基金参股基金累计决策组建基金16只,总规模156亿元。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金融链深度协同,组建科技金融协会,全面落实《关于推动金融支持翠亨新区实体经济发展打造科创投融中心的行动方案》,加快建成西湾科创投融中心,组建3亿元规模的招商基金、7.07亿元规模的中科创药二期基金,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领域投资力度。至2023年底,翠亨新区基金总数35只,总额208.9亿元。
六、城市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翠亨新区城市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编制《翠亨新区空间总体规划纲要》和《翠亨新区城市设计优化方案》,针对翠亨新区空间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区位交通、人文底蕴、自然生态五大现状,构建“一心四核,一带五轴六城”的空间结构。基础设施提速建设,至2023年,完成东片区(马鞍岛)规划道路60千米,深中通道通车前道路可通达120千米,未来大道、和信路、南浦路、环岛路等主次干道全线基本贯通。全市首宗“评定分离”招标试点项目领航路建设完成,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2.1千米;南中城际动工建设,新中山客运码头加快建设。公共服务配套项目逐渐完善,规划建设小学30所、中学15所、幼儿园35所、医院12所、公园25个、变电站18个;建成公办小学6所、公办中学1所、民办学校2所,幼儿园20所、医院2所、公园21个、变电站7个。持续优化城市管理,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翠亨新区统一应急平台暨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创建项目等10个项目,建成使用海防雷达、海防视频监控、森林监测预警等智慧平台。立项建设产业云图、无人机巡查试点、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智慧化综合应用。城市产业空间持续扩容,以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为抓手,释放低效产业空间,至2023年,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面积 296.67万平方米(4450 亩) ,2022、2023年连续两年获评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标兵单位”。推进东部岸线提升,完成松德智慧、中铁南方等项目的用地收储,推进广船国际、中铁大桥局、明阳、大洋等项目改造升级。
七、人才建设成效明显
至2023年,翠亨新区建成并启用全省首个地级市国际人才港——中山国际人才港,主题式集成办理政务服务1249项、人才专属服务40余项,举办各类人才活动60余场次,服务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近500人次。促进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印发《中山翠亨新区关于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建设中山市首家科研型省级事业单位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广东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成立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团队42个,先后引进博士(后)70余人,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册人数超600人。成立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引才工作站、人才联络站4个。引进硕博士、具正高级技术职称人才等269人,有2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至2023年,翠亨新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新建马鞍岛、南朗、泮沙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增设“名中医工作室”,崖口、关塘卫生服务站完成旧址改造,南朗医院“重病诊疗”在全市同级医院中排名第1位,南朗医院基层介入版胸痛中心项目通过广东省验收。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格局,实施“长者安康工程”,推进香山长者饭堂建设,建有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7个,居家养老服务100%覆盖各村(社区)。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成立近260平方米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统筹组建由医生、心理咨询师、德育老师、律师、资深社工组成的“咨询专家小组”,专业解决未成年人问题。关心关爱残疾人,强化民生兜底,落实各项残障补助发放和节日慰问,建立南朗街道社区康园中心,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工疗、农疗、娱疗相结合的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