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面对发展之困和落后之危,中山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的指示精神,坚决打好没有退路的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攻坚战。2021年11月,中山市高规格成立村镇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工作指挥部,建成“市级主导、镇街主责、专班主抓”的组织工作体系,并建立健全涵盖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审批服务、资金保障、园区建设和产业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整体体系。至2023年,中山市确定改革破题、创新突围、利益向下、问计于民、协同推进的指导思想,纵深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腾出产业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社会治理,为全市坚持制造业当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探索创新“单一主体归宗+连片奖励”等10种改造模式。12月28日,中山高规格召开2023年度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暨水污染治理两大攻坚战总结大会,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动员中山市上下坚决夺取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与水污染治理两大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至此,全市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2200万平方米(3.3万亩),完成规划报建建筑面积超2461万平方米、施工报建建筑面积1768万平方米、规划验收建筑面积超400万平方米;新招引企业258家、服务本土企业357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940亿元,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大势已成,成效明显,重塑中山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低效用地拓出“新天地”
2022年1月4日,中山市启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以来,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拆除整理项目1142个,其中67万平方米(1000亩)以上2个、33万平方米(500亩)以上4个、7万平方米(100亩)以上66个。整备十大主题产业园内低效用地超1000万平方米(1.5万亩),为产业发展腾出优质空间。推动52个“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基础设施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超331.72亿元。推动西环高速公路、孙中山故居周边路网工程、大涌华星南路南段等道路项目建成通车,完成南三公路(南头至黄圃段)快速化改造工程,推进坦神北路工程主线通车,推动10个供电项目建成投产。
二、项目落地跑出“新速度”
以政策为支撑,清理113项不合时宜政策,制定涵盖综合指引、国土规划等7大类政策指引共83项,政策体系从“1+1+N”迭代到“3+N”,创新分割出售、“房开计税”等模式,有效调动村集体和企业等参与、投资村镇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的积极性。“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厂房自持比例从51%下调至20%,厂房限高从50米调整为70米,容积率从最高3.5调整为4.0。以资金为纽带,完善“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基金、“周转金+N”等资金支持体系,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通过发放周转金、贴息补助、整合改造奖励资金,为翠亨新区深南电、东凤同安北片区等17个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前期土地整备资金压力,促进项目快速投产达效。推进项目审批提速,2022年制订《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审批提速实施方案》,落实5个方面27个事项39条改革措施,通过全盘谋划、技术联审、联席决策“三个靠前”再造审批流程,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查,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审批提速从“压时长”转化为“优流程”。2023年,制订《中山市进一步优化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审批机制实施方案》,探索集中审核、集中审议、分批集中审签“三个集中”审批模式,以专员、专班、专线“三专机制”提升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审批服务效能,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审批模式由“放事权”转化为“信任审”后升级为“集中批”。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批复“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方案198个,涉及用地面积746.67万平方米(1.12万亩),投资额508.5亿元。
三、产业升级喜迎“新突破”
以“招大引强”为目标,搭建招商信息平台,发布“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产业园项目63个,挂榜招商项目86个、地块信息180个、厂房资源127个。2023年10月,举办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产业园招商大会,发布“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招商政策,签约3大类36个项目、用地面积157.27万平方米(2359亩),投资额209亿元。以助力“技改”(即技术改造)为方向,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双管齐下,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发力促进企业技术改革升级,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华帝股份有限公司借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华帝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项目。
四、城乡发展绘就“新图景”
以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赋能乡村振兴,采取产权物业与货币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收储补偿,支持“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配建产权物业由村集体长期持有,保障改造主体合法权益与长远收益,改造后村集体收益大幅增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3万元。以执法助力社会治理,妥善处理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涉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行政复议、民事诉讼案件,帮助村集体收回长租期、低租金土地;清理“小散乱污”企业,拆除违法建设和危旧厂房物业459宗,依法查处落后产能企业139家、违反环境法律法规企业21家。以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利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腾出的空间,规划建设环保共性产业园25个,在建产业园9个。全部建成后,预计超2500家污染企业实现“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减少废水排污口150个,每年减少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720吨。
五、服务保障释放“新效能”
以信息化为依托,搭建“中山工改通”“中山看地云”等数字平台,发布腾挪园项目招商信息81个,完成搬迁安置企业609家,发放腾挪安置补贴金额1877万元;调查服务涉改企业超2000家,采取服务措施80条,确保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就业情况整体稳定。以宣传聚合力,对内印发《工改快报》25期、《工改专报》14期、《工改选萃》24期;对外加强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开设《宏论工改》《策论工改》《南方深读》《中山工改通》等专栏,发布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相关报道1700篇;获人民网、新华网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
至2023年,中山市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仍存在难题,政策红利释放力度仍需加大,现有政策体系庞大、条目众多、专业性强,改造群体人多面广,“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政策宣传贯彻工作任重道远;“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园区承载力和整体形象不尽如人意;通过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带动,协同全市各项重点和中心工作,以“强、美、治”为目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仍是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努力的方向。
·资料链接·
政策体系“1+1+N”:“1+1”是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市委制定的政策主要包括《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决打赢打好低效工业园改造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山市委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全面打响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等;市政府的政策主要包括《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旧厂房改造升级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等。“N”是指N项配套政策,包括综合政策、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审批服务、财税金融、园区标准、执法管控等7个方面配套政策。
政策体系“3+N”:“3”是中共中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市委制定的政策主要包括《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决打赢打好低效工业园改造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山市委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全面打响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等;市人大制订的《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开展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决定》;市政府制订的《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旧厂房改造升级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等。“N”是指N项配套政策,包括综合政策、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审批服务、财税金融、园区标准、执法管控共7方面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