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开发区概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火炬开发区”)是1990年由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国家级高新区。2021年7月,中山港街道、民众街道挂牌成立,火炬开发区与中山港街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实行一体化运作,统筹民众街道的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和教育体育等事权。统筹后火炬开发区总面积210.64平方千米,2022年末有常住人口40.88万人,户籍人口21.28万人。区内科研实力雄厚,聚集有中山佳能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卡西欧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吸引多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和研发机构落户,已构建覆盖创新、研发、工程设计、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以及检验检测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产业基础。形成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检验检测、数字创意、都市农业“3+3”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格局。区内有得能湖公园、华佗山公园、中山咀香园、厨邦酱油文化博物馆、珊洲生态园等景点。
2022年,火炬开发区(含民众街道)有中学6所,小学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在校中小学生5.64万人;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1.71万人。有公立医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个,卫生技术人员2565人,病床1210张。有公共图书馆1座,香山书房7家,博物馆2座。
火炬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珠三角(中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等。
指标 | 单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502.81 | 3.1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6.1 | 10.2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328.27 | 1.9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306.71 | 2.1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168.44 | 5.3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亿元 | 15.44 | 9.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46.82 | 5.7 |
外贸进口总额 | 亿元 | 271.84 | -1.7 |
外贸出口总额 | 亿元 | 590.65 | 18 |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 亿元 | 21 | 38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37.6 | -6.1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亿元 | 52.78 | -10.16 |
【火炬开发区产业发展】 2022年,火炬开发区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4家企业获国家专利奖。全区(含民众街道)有产值超1亿元工业企业184家、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7家、3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6家,1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家。年内新增市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库企业3家,新增市智能制造供应商2家。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700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200家、市级以上创新团队超40个、国家级孵化器8家。新认定瞪羚企业38家、创新标杆企业17家。16家总部企业获总部企业贡献奖、人才奖、落户奖奖金共1.44亿元。新认定省数字化产业集群试点1个、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2家、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3家、市数字化智能化标杆示范3家。广东省首家省级制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智慧健康小镇揭牌成立。全区整备可挂牌产业用地105.13万平方米,通过工业用地规划条件论证新增工业用地51.13万平方米,23个供地类产业项目落地,投资额167.6亿元,用地面积71.2万平方米;启动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38个(中山港街道21个,民众街道17个),完成项目拆除整理用地面积65.97万平方米(中山港街道42.6万平方米,民众街道23.37万平方米)。划定总面积102平方千米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成立火炬统筹区土地整备和基础设施公益公建项目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打造深中合作创新区。湾西智谷土地平整实现动工,健康医药产业园火炬片区建设正在推进。全区有储备产业类招商项目47个,总用地面积221.4万平方米,总投资651亿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入选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超10个科研实验室建成投用。中山留创园主园区(一期)投入运营,二期项目启动建设。药品进口口岸开通。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成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新规落地以来全国首家完成全球存托凭证境外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收购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开创全市国资对外并购上市公司的先河;参股引进央企国企成立合资建筑公司3家,并与3家建筑企业和2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举办“促销惠民,乐购火炬”汽车促消费和商超餐饮促消费活动,带动汽车消费10.47亿元,拉动商超餐饮消费1100万元。
【火炬开发区城镇品质提升】 2022年,火炬开发区动工建设火炬大道(濠江路至置业路)。世纪大道沙濠段烟筒山隧道工程贯通。仲景路、环茂路、傲峰花园周边道路完工并通车。智慧停车项目新增停车泊位1473个。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31个,完成埋地管网敷设82千米,立管改造40千米。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小隐涌流域18条河涌主体工程完工。推进雨污分流工作,322家企业完成整改,41家企业处于施工阶段,66家村集体权属厂房雨污分流工程筹备动工。对企业工业废水纳管进行评估,推动工业废水纳管和按城镇污水标准排放。完成54家自行处理工业废水企业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工作。火炬水质净化厂(洋关污水处理厂)全年处理污(废)水量2978.01万吨,日均处理量8.16万吨。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火炬开发区分局行政执法立案33件,移送行政拘留1件,移送刑事立案1件;收到环保类信访投诉案件2212件,处理率100%。岭南水乡生态示范区“湾区之眼”建设全面启动。推进大环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编制大环特色精品村三年文化兴城行动规划项目库(2022—2024年),分“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吕文成文化街巷”“华佗山公园提升”三大板块,涵盖项目52个。
【火炬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 2022年,火炬开发区第二中学新校区、火炬开发区第九小学、博凯幼儿园投入使用。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阶段性转制初见成效。新增公办学位超5000个。新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2所。开展各类惠民文化活动近500场次,服务群众超50万人次。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中山)火炬开发区分会场乡村大巡游展演活动,内容涵盖非遗艺学堂、火炬开发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展播、民间文艺进社区惠民演出、粤剧进社区惠民演出、“遇见·非遗”摄影征集等。濠头郑家棍被列入中山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创建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华佗山公园升级改造为华佗山中医药文化公园,设有华佗像、浮雕墙、中医药文化展馆等,集中医药文化传播、展示及体验于一体。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讲座、中医义诊、中医气功等活动,为市民提供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建设东部区域医疗中心;与省内14家医院开展康复医学、产科、中医等23个学科合作事项;推动2个名医工作室成立并投入使用;与民众、三乡、三角、阜沙、港口5家医院共建中山眼科专科联盟;与暨南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7月,成功备案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8月,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9月,通过电子病历4级评审。年内,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申获国家级新技术2项,省级新技术1项,申获中山市科技局重大科研项目2个,一般项目7个。12月,广东省免疫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在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揭牌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为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优质机构。推进新沙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疾控中心用房室内装修项目。火炬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中医馆投入使用,并建成示范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全年新建居民健康档案2.76万份,全区电子档案建档率99.82%。完成乳腺癌、宫颈癌筛查5934人。
【火炬开发区民生与社会保障】 2022年,火炬开发区有低保户59户,低收入家庭4户。向7.72万名特殊群体发放双低家庭、特困供养人员、临时困难人员、残疾人补助等2840.4万元。救助帮扶困难群众及流浪乞讨人员304人。率先在全市推行残疾人全托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社区全覆盖。全年为2.73万人提供照护和助医服务,为27万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35名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家政服务1万小时。火炬开发区统筹民众街道养老服务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由火炬城建集团下辖颐康养老公司接管运营民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项目。全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6.03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87人,工伤保险参保24.3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2.54万人。新增就业736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1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452人,促进创业665人。开展母婴护理、居家服务、粤菜师傅、农村电商培训等培训班,参与培训1441人次。办理技能晋升补贴651人,补贴金额108.5万元。推进残疾人就业“共建车间”模式,采用“政府主导、残联推动、社会承办、企业融入、残疾人参与”的方式运营,企业与社区康园中心服务对象签订劳动合同,按月发放不低于全市最低标准工资,并为其购买社会保险。落实企业稳岗扩岗政策工程,发放稳岗补贴2228万元,惠及企业5077家;发放企业一次性扩岗补贴154万元,惠及企业270家。在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建立全区首个粤黔协作“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推动“妈妈岗”群体就业政策服务,联合区妇女联合会帮扶有就业需求的女性实现灵活就业,提供岗位266个,成功就业66人。全年劳动争议仲裁立案541件,结案533件。劳动信访登记调解案件399件,登记立案133件,成功调解120件。
【火炬开发区社会管理】 2022年,火炬开发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推进禁毒攻坚年、反偷渡反走私、破小案、社会面巡逻防控“四个一”体系建设,排查和化解不稳定因素494起,稳控较大群体性事件苗头3起,排查临控各类重点人员328人。接报刑事治安警情4924件,立刑事案件1570件,破案771件,刑拘501人,逮捕153人,移送起诉599人。受理治安案件2731件,查处盗窃、打架斗殴、涉黄赌毒等治安案件740件。接报以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92宗,死亡11人,受伤119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7万元;现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5万宗,查处酒驾醉驾433宗。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协助中山市政协就“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和保障办法”立法开展协商活动。公共法律服务站接访群众咨询事项877宗。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2193家主要工贸企业实行“红、黄、蓝、白”分级管控。开展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粉尘涉爆、“小散乱污”企业检查执法行动,检查企业1317家,发现隐患1824处,行政处罚31宗,罚款112.85万元。10月,位于中山火炬城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内的火炬开发区有限空间施工安全作业教育培训点启用,为有限空间规范化培训教学提供硬件基础设施保障。
【中山市药品进口口岸启用】 (见“经济管理”类目“市场监督管理”分目P195)
【火炬开发区推进残疾人就业“共建车间”项目建设】 2022年5月13日,中山市举行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主题大会。其间,中山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辅助性就业“共建车间”揭牌。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火炬开发区于2019年开始探索建设残疾人“共建车间”模式,并于当年3月与通宇通讯公司合作建成区内首家“共建车间”。2021年,中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在火炬开发区试点探索建设残疾人就业“共建车间”项目。该项目采用“政府主导、残联推动、社会承办、企业融入、残疾人参与”的运营模式,企业与社区康园中心服务对象签订劳动合同,按月发放不低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并为其购买社会保险,由企业派遣1名管理人员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共同管理。2022年,该项目成效显著,降低企业残疾人员工的管理成本;帮助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业。至年底,为17名精神残疾人、11名智力残疾人、6名重度残疾人、4名多重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
【火炬开发区有限空间施工安全作业教育培训点启用】 2022年10月13日,位于中山火炬城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内的火炬开发区有限空间施工安全作业教育培训点启用。该培训点是中山市首个有限空间作业实训基地,由火炬开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火炬城建集团合作共建,设有地面实操作业区和地下观摩演示区。现场可通过模拟真实下井清淤作业环境,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程序规范化培训、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操练以及全过程“可视化”观摩点评。至年底,参加培训273人次。
![]() |
2022年10月13日,火炬开发区有限空间施工安全作业教育培训点启用 (火炬开发区党政办公室供图) |
【岭南水乡生态示范区“湾区之眼”建设启动】 2022年,火炬开发区作为统筹,联合民众街道在民众街道创新服务走廊北侧启动岭南水乡生态示范区“湾区之眼”建设,重点开发水乡游览、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功能,为湾区人才提供高端交往交流场所。该项目于2021年9月启动规划,因规划区域形似一只眼睛,而被命名为“湾区之眼”,计划总投资150亿元,并以沙仔村、浪网村等为重点,致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岐水流芳”示范段。至2022年底,已启动“湾区之眼”片区规划43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