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 2022年,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有会员146人。年内,开展孙中山研究、交流、普及等活动,挖掘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拓展和深化孙中山研究和宣传工作。2月,与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文史研究院在中山市荔景苑联合举办“孙中山文化资源与人文湾区建设”座谈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30名专家学者就挖掘孙中山文化资源、推进人文湾区建设建言献策。会前开展专题征文活动,收到文章30篇,评出优秀文章15篇。5月,向中山纪念小学及贵州省纳雍县新房乡乡村农家书屋捐赠孙中山相关书籍22本。全年向各镇(街道)中小学、村及企业等赠书1万册。6—8月,参与翠亨新区地名路名调整工作,调研并提交参考方案2套。中山大道、中山路等纪念孙中山的地名获翠亨新区及民政部门认可并采纳。9月,会员黄健敏撰写的书籍《八叶芸香:李仙根及其家族——秋琴馆旧藏文献文物研究初集》获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优秀成果。该书部分章节以论文形式在《美术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并在全国性研讨会交流。会员胡波完成《孙中山研究百年学术编年史》撰写,预计于2023年出版。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学术资源收集整理,提升孙中山研究水平,推进学术交流,扩大孙中山研究会的影响力。12月,该会被评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
【中山市香山文化研究会】 2022年,中山市香山文化研究会有会员52人。年内,围绕香山文化普及研究、文化兴城等主题开展工作,推动香山文化的研究及宣传。会员李向强申报的课题《文化兴城视域下中山市水文化资源的时空格局和开发路径研究》获得市社科联课题立项并完成结项。原会长胡波主编的《郑观应研究口述史》系列书籍在纪念郑观应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首发。副教授梁文生参加由澳门科技大学等单位主办的香山文化论坛暨郑观应诞辰180周年活动,论文《同类气相感,西学有新义——郑观应“道器”“体用”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转型》获收入活动论文集。组织会员参加于5月18日举行的中山市博物馆开馆活动暨香山建县870周年学术沙龙活动,以及参加于12月7日举行的港口镇文化兴港主题研讨会活动。7月26日,与中山市作家协会在沙溪镇联合举办“好书共读”活动,阅读内容涵盖《李春雷短篇报告文学集》《中山简史》《山河血脉》《出伶仃洋》等中山本土学者、专家所著书籍。11月,组织会员参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征文,撰写学习领悟文章10篇,先后获“微理大义”“学习强国”中山学习平台、《中山日报》等媒体平台刊发。
【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 2022年,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有会员91人。做好郑观应思想文化研究、宣传及普及,研究阐释郑观应思想文化及其时代价值,利用互联网、展览渠道方式宣传普及郑观应的家国情怀。
年内,充实学会组织和研究力量,规范管理会务,加强队伍建设,完成换届工作,选举产生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监事人员。配合郑观应故居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1—7月,配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完成“郑观应生平史迹展”策划布展工作,该展览设在三乡镇雍陌村郑氏祖屋务仁堂内,包括“雍陌郑氏”“从买办到洋务实业家”“救时救国”“盛世危言”“经世主张”“交游结纳”“流芳百世”七大主题,通过时间脉络利用声、光、电、多媒体等数字化手段呈现郑观应主要事迹。
多形式研究普及郑观应思想文化。7月,组织7名会员撰写论文参加纪念郑观应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9月,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团结报》合作举办阅读经典“团结读书会”活动,推荐郑观应著作《盛世危言》并分享阅读体会。7—12月,完成中山市社科普及项目“家国情怀:郑观应的阅读、游历与写作文献史料展”,展览在南区詹园内固定展示,同步播放郑观应生平纪录片,全年参观人数6000人次;同时,先后到南朗街道云衢小学、石岐街道博爱小学巡展,3000人次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