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况】 2021年,中山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7.2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5.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700人,参加失业保险170.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83.2万人。养老、失业、工伤三大保险基金历年结余549亿元。制发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成功制作287.37万张,制卡率99.57%。从2021年1月1日起,中山市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惠及中山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36.66万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计发标准调整为87.67万元,比上年增长3.48%;丧葬补助金计发标准调整为5.52万元,增长9.57%。8月,在广东省内率先实现全市工伤医疗费省系统联网结算,终结工伤医疗费“先垫付后审核再报销”的传统模式。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21年,中山市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广东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户籍参保门槛。修订单位从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制度,将新业态从业人员、实习学生、单位见习人员等8类特定人员纳入政策保障范围。落实《广东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办法(试行)》,新业态就业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自愿原则参加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依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制定《中山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施办法》,科学、合理、便捷地确定保障对象和保障资金的计提、分配,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持续落实国家和省精准脱贫决策部署,将未参保困难人员城乡居民保障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联合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部门,每月按时完成各类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代缴工作。至年底,建档立卡人员16人、贫困人员1664人、残疾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费人员3306人,实现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
【社保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2021年,中山市加强社保服务管理,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要求,采用委托招标方式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每个险种选定一个基金支出户,确保专款专用、专户专账管理。年内,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完成整改数据905.65万条,整改率达99.86%。在“中山人社”微信公众号开设“社保通”服务专区,集成社保所有“指尖服务”,群众可实现一键查询政策、解疑释惑、办理业务。委托中国邮政中山分公司开展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文书送达,组织医疗专家提供上门鉴定服务,实现职工与用人单位“足不出户”收取鉴定结论文书,工伤职工、重病患者“足不出户”享受鉴定服务。
【中山社保业务“跨城通办”】 2021年,中山市推动行政业务事项“网上办”“指尖办”“境外办”,实现社保业务“跨城通办”“湾区通办”。加强“互联网+”手段运用,港澳居民可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广东人社”手机客户端APP和“掌上12333”手机APP等服务平台,实现关系转移接续申请、参保证明等30项社保业务全流程网上办。在“中山人社”微信公众号开设“社保通服务专区”,集成所有社保业务,并通过科学划分为业务查询、文书下载、业务办理、常见问题、政策文件、服务网点6大板块,解决原社保服务功能板块碎片化的问题,实现港澳人员通过“中山人社”微信公众号一个入口,即可“一键查询、一网通办”。做优跨国(境)人员生存认证,移居澳门的中山市退休人员在“澳门公共服务一户通”App和自助服务机上,通过视频认证等方式即可办理生存认证;移居香港的中山市退休人员,可到香港工会联合会出具生存证明后委托代办;移居国外的中山市退休人员,可凭当地大使馆出具生存认证证明、个人委托书等委托代办,或通过视频认证委托代办。
【中山市实现工伤保险联网结算全覆盖】 2021年8月,中山市在省内率先实现全市工伤医疗费省系统联网结算,创建独立的工伤医疗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全市58家工伤协议机构实现工伤医疗费省系统联网结算全覆盖。全市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从工伤保险实施初期的国有集体企业扩大到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至年底,全市参加工伤保险联网结算单位20.56万家,参保职工183.2万人,基本实现用工单位全覆盖。全市工伤保险结算4.2万人次共1.4亿元,占全省67.1%。
·资料链接·
联网结算是指联网结算时系统自动计算出个人需负担的医保统筹报销外的费用。实施联网结算,可终结延续20多年的工伤医疗费“先垫付后审核再报销”的传统模式,解决工伤职工医疗费垫付问题,实现参保企业“零垫付”,工伤职工“零跑腿”。
【中山创新社保服务进村(社区)模式】 2021年,中山市升级“社银合作”机制,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商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9家银行合作设立银行“社保服务点”184个,提供查询、打印、认证、办理4大类业务,涵盖参保信息查询、养老待遇信息查询、参保证明查询打印、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社保关系转移等高频社保事项服务37项。开展“先锋连万众 社保村税通”服务进村(社区),首创社保服务进村(社区)模式,在全市278个党群服务中心实现跨部门业务“一站式”服务。全市设有市镇两级社保经办窗口24个、遍布各村(社区)的自助终端机800台,构成覆盖市镇村三级的社保网络,形成以参保人家或单位为圆心的“15分钟社保服务圈”,满足群众“就近办”“多点可办”需求。
【中山创新社会保险义务监督机制】 2021年10月,中山市创新社保监督工作机制,调动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首次选聘社会保险义务监督员14人。制定《中山市社会保险义务监督员工作规范》,明确义务监督员的权利义务、职责纪律以及开展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社会保险义务监督员聘期为3年,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医疗机构、会计、律师等专业人士担任,优化社会保险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