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人才工作概况】 2021年,中山市聚焦“人才强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修订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实施全日制毕业生落户津贴、青年人才奖励金、柔性引才生活补贴、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等实施细则,推动《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中山人才24条”)加速落地。全年发放各类人才补贴7403万元,惠及各类人才1.14万人次、企事业单位100家。优化高层次人才待遇申请程序,实现一次办、一门办、一起办“三个一”,对人才实现“申请一次,享受全程”。开展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春座谈会和中秋节走访慰问活动。认定、评定高层次人才837人,比上年新增61人;高层次人才共4387人。
【人才平台建设】 2021年,中山市制定《中山市博士和博士后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山市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提高在站博士后人员待遇,发挥中山市博士和博士后工作平台在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新增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省博士工作站5家,全年引进博士后人员22人,撤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搭建并完善博士和博士后扶持资金申报系统,博士和博士后人员信息登记、设站单位扶持资金发放、人员经费补贴申请实现全程网办。制定《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鼓励和扶持留学人员来中山市创新创业,促进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高质量发展;至年底,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企业344家、海外高层次人才424人,其中,新增入孵企业10家,新引进硕士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50人。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 2021年,中山市首次承办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联盟工作会暨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论坛,首次举办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大会,并发布全市首本《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蓝皮书》。实施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通过100名人社干部分组直接联系3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首批联系100家)、定点精准服务全市900家重点企业的“139”行动计划,助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壮大,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市镇两级下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扶持资金550万元,4月7日,东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设立市国际化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和东区人才工作服务站,为国际化人才提供综合服务27项和企业综合服务29项。实施告知承诺政策,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一点经办、全网贯通”。至年底,全市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3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80家,从业人员2000人;新增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55家,比上年增长40.7%。
【人才交流活动】 2021年,中山市举办人才节系列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形成“112+N”引才工作新模式(举办1场城市推介和专场对接活动、举办1场中山青年沙龙活动、参加至少2场高校双选会以及开展N个拜访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活动)。8—10月,组织市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企业80家,赴北京、陕西省西安、湖北省武汉等地与重点高校博士硕士人才开展专场对接活动;开展线上云聘会,直播活动当天点击浏览量4.41万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400人次,引进全职博士2名。成立中山青年人才驿站,提供各项成长发展服务,主动吸引本土人才回归,打造西安的“中山青年人才之家”。
【人事招聘】 2021年,中山市完善人事考试制度机制。制定《中山市人事考试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明晰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体育、工业信息化等8个部门职责分工,建立日常联系、重大考试协调、重大事项报告3项工作机制,完善经费管理、考试布置、沟通协调3项工作制度。建成广东省内第一个人事考试考务管理系统,实现中山市人事考试的考试信息化、考场定点化、考务规范化、考务费用标准化“四化”建设。全年组织人事考试40场,累计设立考点59个,参加考试的考生7.44万人,考生满意率100%,实现全年考试零事故目标。持续简化基层招聘程序。建立高层次人才、短缺专业人才招聘绿色通道,优化面试评委组成,全年通过绿色通道招聘高层次人才146人。优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程序,整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打通从公开招聘到人员工资入册的各个环节,单项业务办理时间由原来的1~2周缩减至1个工作日,提交材料减少56%。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雇员公开招聘工作,全年核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聘用7083人,办理事业单位人员入编896人,36个单位招聘雇员140人。
【中山市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实施】 2021年3月29日,中山市印发《中山市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提出“从2021年起每年新增技能人才9.5万人,至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95万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40%以上”的目标。具体措施包括实施技能人才引进、职业教育腾飞、技能等级认定攻坚、“人人持证”终身培训、“三项工程”人才培育、高技能人才引育6项“外引内培”行动,以及加快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扩大人才政策覆盖领域、提供“中山技工”信息服务、拓宽“技能创客”增值服务4项提质增值服务,加快构建涵盖技能人才引进、培育、评价和激励等环节的“全职业周期”发展体系,提升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年内,中山市推动政校企深度合作,实行技工“联合培养”,引进培育技能人才8.2万人。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技工院校在校师生规模1.8万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设粤菜师傅培训基地4个、大师工作室11个,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3650人次,家政服务类培训1.2万人次。加强技能人才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就业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山技工”信息库,为技能人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实施技工使用激励机制,鼓励和指导用人单位完善技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对被评为企业首席技师、行业首席技师、中山市首席技师的人员,参照高管人员落实各项待遇;将符合人才政策者纳入人才认定或评定范围;对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按规定享受高层次人才同等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按规定自主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构建技能教育提升评价体系,加快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开展乡村工匠培训评价,评出乡村工匠技能(含中级、初级)职称118人。至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55.5万人。全年新增技能人才8.2万人(比上年增长132%),技能人才总量增加至55.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2万人(增长8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增长5.8个百分点。
【企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 2021年,中山市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初步建成行业、企业、院校、社会组织广泛开展,产业工人积极参与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9月17日,在三乡镇举行“百企技能提升行动”推进会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授牌仪式。全年开展政策宣讲200场次,覆盖全市各镇(街道)、大中型企业1000家。全市144家企业、8家职业(技工)院校备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8家社会机构入选广东省2021年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评价组织。年内,新增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人才4.43万人,比上年增长3.6倍;其中高级工1.37万人,增长8.3倍;中山成为完成全省新增考取技能等级证书、高级工等级证书人数“双指标”的4个地市之一。
![]() |
2021年9月17日,中山市在三乡镇举行“百企技能提升行动”推进会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授牌仪式 |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供图) |
【“乡村工匠”工程实施】 2021年,中山市加强“乡村工匠”技能人才培养,打造乡村人才振兴服务平台和阵地。6月,在东凤镇西罟步村挂牌成立全市首个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服务站,全年建成黄圃镇石军村站等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服务站8个。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完成“乡村工匠”培训培养1.76万人次,编制、修订风铃木播种育苗、大红花扦插快繁等乡土人才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4个。
深化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以花卉种植和广式腊味2项中山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启动“乡村工匠”职称评审试点工作,鼓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乡村工匠”职称评价根据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特点,淡化学历、论文、专利的要求,以评价技能技艺掌握程度、农业技术推广、行业认可、促进农户增收、产业带动等方面的贡献为重要评价标准,更关注实践、实操能力考核,注重农业农村专业人才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全年全市设置“乡村工匠”职称申报点23个,首批共134人提交申请并完成线上申报,获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证书118人,其中获工程师等中级职称59人、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等初级职称59人。
【广东省人才公共服务座谈会在中山召开】 2021年9月29—30日,广东省人才公共服务座谈会在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及中山雅居乐长江酒店召开。会议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致力推动打造全省一体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人才服务质量,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中山、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清远6个地市代表分别围绕人才公共服务、高层次人才服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高校毕业生招聘、人才优粤卡服务、人才驿站建设等工作作经验交流。广东省人才服务局、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全省各地级市代表等共70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