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区(产业园)

【翠亨新区概况】 中山翠亨新区是广东省政府2012年批准设立的省级新区(经济功能区),于2013年3月25日挂牌成立,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战略平台。2019年,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支持中山翠亨新区建设,高水平建设翠亨科学城,加快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新中心、珠江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2020年,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明确,翠亨新区按照“百年大计、国家一流”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打造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2021年,中共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翠亨新区打造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三个发展定位。

2021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由翠亨新区统筹南朗街道,包括东片区(马鞍岛)和西片区(南朗)。其中,马鞍岛片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功能,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设成为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南朗片区主要打造一批高端主题产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科技型、创新型高端制造业。翠亨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5亿元,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5%,工业投资增长1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4亿元,增长188.5%。

年内,翠亨新区推动重大龙头项目集中落地,包括“未来之门”码头综合体、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生态城等项目13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个,总投资额近430亿元,占地超140万平方米。

【翠亨新区城市管理服务】 2021年,翠亨新区城市运营管理全面提质。开展无废城市、零碳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城市信息模型(BIM/CIM)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咨询工作;完成智慧城市二期项目七大平台和15个智能应用的系统建设和初步验收,与市直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业务融合,并启动智慧城市三期项目规划建设。以在建工地安全文明施工为重点,开展在建工地围蔽、工程运输车辆综合治理、企业退让线等环境整治。组织开展在建项目检查、在建工程检查、餐饮场所检查、危险化学品检查、特种设备作业检查、汛期安全检查六大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改善营商环境,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下放权限事项46项、市水务局下放权限事项30项、市城管和执法局下放权限事项22项、市交通运输局下放权限事项85项。做好增量产业招引落地工作,建立产业招商、项目遴选、项目落地、企业服务、履约监管五大工作机制,成立项目全生命周期专责小组,为项目配备专员,提供“一站式”服务,贯穿项目洽谈到落地见效全过程。

【翠亨新区创新发展保障】 2021年,翠亨新区推进人才发展服务创新。着力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以中山国际人才港服务中心为阵地,印发“翠亨新区人才16条”,完善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发布翠亨新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为人才在翠亨新区提供住房保障。推进投融资创新。西湾母基金实现实体化运作,设立“航天云制造基金”9.1亿元、中科创药基金3亿元、粤财生物医药基金10亿元,重点投资与招引高端装备制造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产业,招引纽兰生物、瑞顺生物、华梓生物等项目落户。出台专项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数字化转型、科研投入和增资扩产。修订《翠亨新区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管理办法》、出台《翠亨新区企业科技信贷扶持政策方案》。推进工业用地存量,推动土地整备工作,实施“工改工”低效园区改造和“工改M0”工作,制定并印发《中山翠亨新区推进“工改工”专项工作方案》,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动项目审批制度创新,在全市率先开展“评定分离”改革项目,明确评标与定标权力界限,推行“分段报建”制度改革,实施基坑分段报建,加快项目开工进度。

·资料链接·

翠亨新区人才16条:即发展高端人才产业,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支持高端科研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和机构引进人才,筹建高标准人才公寓,实施高学历人才生活补贴,实施学术交流和会展补贴,建设“大湾区国际人才港”,奖励突出贡献人才,实施专业技术及高技能晋升补贴,支持优秀青年就业创业,鼓励实施“柔性引才”,设立新区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提供高层次人才专属服务,提升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

M0:在工业用地(M类)中增加的新型产业用地(M0),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

【翠亨新区项目建设保障】 2021年,翠亨新区建立领导干部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形成“1+1+N”(1家重点企业挂点1个党政领导干部、1名联络员、N个专业部门)企业服务体系,建立产业招商、项目遴选、项目落地、企业服务、履约监管五大工作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争优 全年启动前期项目47个,在建项目12个,新建道路17.2千米、综合管廊5.6千米,新增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实现产值20亿元。香山大道、未来大道建成通车,污水收集工程二期完工投入使用,科技金融城、客运港码头、科学城三大片区市政路网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启动香海路、翠亨第一中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翠湾文化艺术中心、公交系统优化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横三纵”(“三横”即横门路、和信路、和清路;“三纵”即香山大道、未来大道、五桂路)路网工程建设基本贯通。9月,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被认定为“2021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

建设管理模式创新 2021年,翠亨新区全面推行“评定分离”招标工作,完成翠航道“评定分离”试点,第二批拟采用“评定分离”项目基本完成,包括科技金融新城、科学城、客运港综合片区市政配套路网建设工程等新区重点项目。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021年,处置闲置土地18宗165.53万平方米;完成闲置业务放行审批23宗。完成西湾医药健康产业园连片整备135.07万平方米。完成博物馆综合体项目16.52万平方米,以及东片区第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东四围产业用地项目的城乡建设规模调整。编制180.87万平方米中山市翠亨新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包括西湾医药与健康产业园片区,横门岛北部开发片区,南朗轻轨站周边片区和泮沙村储备项目片区。

【翠亨新区重大产业平台和科技平台建设】 2021年,翠亨新区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区,打造对接广州、深圳等珠江东岸优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资源要素、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应用的核心产业平台。依托湾区未来科技城项目,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为产业主体,利用深圳科技园集团在园区建设运营、产业集聚和创新服务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承接广深港科技创新资源。依托深圳医疗器械科技园,主动对接深圳、香港医疗健康科技的产业外溢,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协同发展,建设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研发及产业化基地。聚焦西湾医药与健康产业园建设,出台《关于推进西湾医药与健康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启动翠亨新区(含南朗街道)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编制工作,重新梳理新区东西两片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产业招商工作。志特新材料工转M0成为全市典型示范。生物医药智创中心、康方湾区科技园、湾区未来科技城等36个重大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300亿元。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中山学院揭牌成立并开启联合办学,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9人,组建领军人才团队21个,聚焦代谢、神经、肿瘤、免疫、心血管疾病等重点领域展开科研攻关。哈工大人工智能与无人装备研究院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开发第二套BOG提氦设备。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召开第一次全国专家组线上见面会,仪器领域的院士及权威专家为仪器园发展建设提出有效建议并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生物医药智创中心完成年产值8.7亿元,项目累计完成产值18.1亿元,于6月30日完成18栋楼主体结构封顶工作。

【哈工大人工智能与无人装备研究院建设】 2021年,哈工大人工智能与无人装备研究院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仪器技术及智能化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承担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项,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广东省第三代半导体重大专项。该项目总经费6000万元,省拨经费1500万元,已通过中期验收;作为参与单位获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一代通信与网络专项,已启动实施。研究院通过“2021年度广东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资格公示,并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中山市超精密仪器哈工大机器人中山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等多个省市平台与资质。与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石墨烯电热膜应用联合研发中心,与广东艾默森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高温耐火材料联合实验室,与中山市达尔科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慧照明联合实验室。累计为5家公司提供技术服务,服务收入82万元。

【全国首家“零碳网点”落户翠亨新区】 2021年5月20日,翠亨新区首家“碳中和”企业——中国建设银行中山翠亨新区支行(简称“翠亨新区建行”)在翠亨新区科技金融新城一期开业。活动当天,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向翠亨新区建行颁发“碳中和”证书,标志着全国首家“零碳网点”挂牌。为确保在翠亨新区建行开业前取得碳中和证书,银行方面经过建筑材料核查、碳排放计算、“碳中和”减排注销等环节,自愿购买并注销7吨中国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网点装修建设“碳中和”目标。

【广东鼎诚电子科技技术有限公司开业】 2021年12月19日,广东鼎诚电子科技技术有限公司开业,标志着西湾国家重大仪器园发展进入加速阶段。该公司的电化学分析仪项目于2021年5月签约落地翠亨新区,是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重金属电化学分析新方法与新型在线/便携式检测系统”产业化项目,在技术先进性以及技术就绪度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及软件方面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已开发形成电化学及其联用仪器设备系统为主的六大产品系列,应用范围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学科。

【康方赛诺医药有限公司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共建康方湾区科技园智能工厂】 2021年12月10日,康方生物全资子公司康方赛诺医药有限公司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简称“西门子”)签署商务合同和技术协议,共同建设康方湾区科技园智能工厂。西门子将为康方湾区科技园提供全集成的解决方案,助推康方湾区科技园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康方湾区科技园智能工厂总投资超30亿元,占地面积1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总规划产能超10万升,是康方生物提升一体化研发创新体系、国际化标准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生产体系和先进运作模式的商业化体系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康方生物继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心和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制药基地之后的第三个产业化基地,集创新抗体药物研发、原液及制剂生产、销售于一体。

【翠亨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2013年,翠亨新区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至2021年底,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开展实施至第二期,并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从建设、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开发出应用系统16个,实现对城市运行态势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项目一期主要进行数据整合和建设数据机房、基础网络等设施。项目二期在新区起步区铺设监控设备185个,并建成数据集成平台,对数据、消息、应用进行集成组合,确保信息分派、流转和业务流程畅通。

【智慧翠亨时空数据中心及应用建设项目入选全国百佳案例】 2021年11月19日,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翠亨新区的智慧翠亨时空数据中心及应用建设项目获优政赛道特等奖及最佳人气奖,并入选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项目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手段,集成基础时空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感知数据、互联网抓取数据、行业专题数据,打造充分感知、互联互通、融合共享、业务协同、按需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可服务于土地、规划、交通、林业等公共部门,为政府决策、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全面的地理信息服务。项目通过数据协同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空间相关业务协同,解决城市信息资源管理和城市系统部门协同共享的问题,为建设“广泛互联、深度应用、信息服务”的智慧城市提供平台支撑。

(杨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