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用途管理概况】 2020年,中山市制订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方案及调整方案,坚持对外争取和对内挖潜并举,保障各类项目建设需求,用好用活各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437.24公顷(折合面积2.16万亩),比上年增长236.67%。其中,使用国家、省级指标595.06公顷(折合面积8925.9亩),保障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翠亨新区科学城、民众接源小学等重大交通、铁路综合开发、非营利性教育设施等用地需求。累计使用指标27.03公顷(折合面积405.45亩)。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重点保障南部取水口上移工程、非中心城区瓶颈路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开展百个重大建设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有关工作,制订《中山市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争取省级指标576公顷(折合面积8640亩)。保障重大项目需求,完成7个省重点交通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补划及用地预审工作,多途径争取水田指标232.03公顷(折合面积3480.45亩)。落实新《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修订《中山市建设用地审批(审核)会审制度》,优化用地报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费等程序,用地报批时间由原来的5个月缩减至3个月。制定《关于统筹用地保障 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用地空间、用地指标、项目生成、土地收储、用地供给、“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降低用地成本、规划调整、审批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9项措施,加大新增建设用地保障力度,提高存量工业用地使用水平。
![]() |
2020年1月10日,古镇镇海洲村大华工业区“三旧”改造合作开发项目在该村签约,为全市第一宗村级工业园区整体“三旧”改造项目 |
(中山日报社供图) |
【土地供应】 2020年,中山市制订《中山市2020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将有限土地资源投向实体经济,优先安排批而未供用地,突出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园、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和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创新驱动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规范建设用地公开出让会审有关事项,制定《建设用地公开出让会审工作指引》,落实镇(街道)政府供地会审、自然资源分局供地业务会审、市自然资源局出让方案集体会审三级审查制度,为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审议决策做好前置审查。严格规范出让用地起始价原则上不得低于基准地价、一般不低于评估价,其中符合省、市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可按对应基准地价70%确定出让起始价。全年全市供应土地319宗、面积607.59公顷(折合面积9113.85亩),其中公开出让用地75宗、面积374.6公顷(折合面积5619亩);协议出让用地4宗、面积0.88公顷(折合面积13.2亩);划拨供地240宗、面积232.11 公顷(折合面积3481.65亩)。公开出让用地中,工业用地49宗、面积184.97公顷(折合面积2774.55亩)。
【土地调查与确权】 2020年,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助力打赢交通大会战,做好干线公路、市政道路等用地权属确权审批工作。梳理2009年12月31日前建成使用的干线公路、中心城区15米以上市政道路确权问题,全年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业务468宗、国有权属确权业务135宗;旧路确权业务142宗,其中,旧路确权业务涉及南外环、博爱路、古神公路、沙坦南路等。开展涉土地纠纷问题专项治理,重点解决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土地山林权属、违法违规占地等问题。通过增加调查人员、规范办案流程、严格法制审查等措施,加大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力度,全年办结土地权属争议案件31件。
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图斑提取、外业调查、数据库建设与上报等工作,并通过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开展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开展地类核查工作,全年处理用地报批、项目预审、“三旧”改造、临时用地、拆旧复垦、断头路、司法案件取证等地类追溯核查业务8397宗。
【耕地保护】 2020年,中山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通过管控、建设、激励等举措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组织修订《中山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压实各镇(街道)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完成西环高速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推进中开高速等7个省重点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以及市内多个交通、产业、民生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探索实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保护优质土壤资源。实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提高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耕地的生态补偿标准,激励村集体等责任主体加强耕地保护,2020年度基本农田补贴标准为每年每亩239元,基本农田以外的其他耕地补贴标准为每年每亩119元,全年发放耕地保护生态补偿资金1.48亿元,惠及全部镇(街道)242个村(社区)集体。
![]() |
2020年2月23日,民众镇义仓村的耕地 |
(苏家荣/摄) |
【闲置土地处置】 2020年,中山市转变闲置土地处置模式,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清理工作,通过梳理闲置土地处置审批流程和历史业务数据,建立闲置土地数据库并纳入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分类组织清理各类闲置土地。印发《关于明确各镇区闲置土地处置有关工作职责的函》和《关于加快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函》,督促镇(街道)政府履行土地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市镇两级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机制,明确各镇(街道)年度疑似闲置土地调查任务、省系统已供未建待巡查任务等4项闲置土地处置任务。3月,启动动态巡查专项清理行动,建立动态巡查联动机制,实行专人跟进动态巡查和动工监督,通过节点督办、重点镇(街道)约谈等方式强化跟进督导,提升闲置土地处置效率。全年召开闲置土地处置联席会议51次,处置闲置土地195宗、面积480公顷(折合面积7200亩),收缴土地闲置费1.83亿元。其中,政府原因闲置土地154宗,面积414公顷(折合面积6210亩);产权人自身原因闲置土地41宗,面积66公顷(折合面积990亩)。闲置土地处置完成率40.46%,闲置处置率全省排名第七。
【土地储备】 2020年,中山市强化市镇(街道)两级联动、利用共享机制,壮大土地储备力量。编制实施《2020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完成存量建设用地收储177.47公顷(折合面积2662.05亩)。修订《中山市存量建设用地收储实施方案》,强化土地储备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有机衔接,对连片收储的工业用地给予奖励,推进岐江新城等重大产业平台土地整备。全年征收重大产业平台用地34.2公顷(折合面积513亩),岐江新城范围征收和收储用地120.94公顷(折合面积1814.1亩)。4月1日,开展土地强制执行腾退工作,收回土地4.71公顷(70.65亩)。加快土地储备出库供应,为重点区域发展提供支撑,全年公开出让成交储备用地18宗共186.87公顷(折合2803.05亩),成交金额180.33亿元;划拨移交用地6宗共37.87公顷(折合面积568.05亩)。严格储备土地利用和日常管养管理,制定储备土地委托管理、土地临时利用招租、土地管养等制度。引入公开竞租模式,将拟出租储备地块按评估价上浮20%作为底价进行公开招租,租金全额纳入市财政非税收入,全年储备土地出租收入较上年增长499%。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逐宗盘点查核储备土地存在的安全隐患、垃圾堆积、村民侵占等现象,通过场内整治、绿化改造、改造成为临时停车场等措施,提升储备用地效率。
【征地拆迁】 2020年,中山市完善征地拆迁工作机制,出台《中山市公益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完善征拆工作经费的使用程序、标准、范围等;研究起草《中山市公益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管理办法》,规范征地拆迁工作流程。制订《中山市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方案》,形成中山市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一表一图一报告”。全年完成土地征收749.33公顷(1.12万亩),比上年增长26.7%,完成率90.97%;完成拆迁1630宗,增长57.2%,完成率79.16%。指导镇(街道)规范开展征收补偿安置工作。加快历史拆迁安置地办证工作,制定《关于中山市公益性建设项目历史拆迁安置地问题处理办法》,全年全市受理国家、省、市、镇(街道)项目历史拆迁安置地通过事实审核1076宗,办证25宗。
【生态修复】 2020年,中山市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修复海岸线(横门口岸线段)约3000米。完成矿山石场治理复绿9.7公顷;三角鲤鱼山生态湿地公园、五桂山象地石场矿山复绿工程项目通过验收。启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和“三区两线”(“三区”即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区等重要居民集中区周边;“两线”即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海岸线直观可视范围)矿山治理复绿调查工作。编制《中山市2020年度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筹集与分配方案》,筹集与分配生态补偿资金总金额2.71亿元。
【矿政管理】 2020年,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加强明耀石场监督管理,确保深中通道石材供应。年内,新增地热矿山企业1家,位于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采矿权人为中山温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模为每年21.4万立方米,有效期为2020年2月21日至2040年2月21日。至年底,全市有矿山企业10家,其中中山市完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及中山温泉股份有限公司获选为广东省第四批(2020年度)绿色矿山。
【不动产登记】 2020年,中山市优化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流程,建成不动产登记通用查询系统,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业务网上办、不见面审批、全流程网办。开通银行网点服务窗口133个,实现抵押注销登记、金融平台抵押登记、预告登记业务立等可取;重点项目用地办证、不动产政务服务平台抵押登记、一手房和二手房交易登记业务等1个工作日办结;一般登记业务实现3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效率省内领先。全年完成不动产登记发证业务72.8万宗,其中商品房首次登记25.6万宗,自建房和土地首次登记1.1万宗;缮写不动产权证书28.2万宗,登记证明25.4万宗,非税收入约1986万元。
创新不动产登记模式。破解新建商品房从交房到拿证等待时间过长问题,联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及市税务局推行“交房即发证”新模式,购房者购置完成确权且开发商提出申请的房地产项目,可实现“一手收楼一手领证”。5月,全面铺开中山市“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试点工作。至年底,完成253个村、社区共34.14万宗的宅基地、4508宗集体建设用地调查工作。6月,联合市司法局面向继承中山城区范围内不动产的申请人提供“一站式”免费办理继承登记服务。至年底,中山城区继承业务委托办理房地产450处,办结房地产382处。
业务类别 | 2019年(宗) | 2020年(宗) | 增长率(%) |
首次登记 | 199718 | 266582 | 33.48 |
商品房交易产权转移登记 | 123945 | 149278 | 20.44 |
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 | 77369 | 68292 | -11.73 |
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注销登记 | 2605 | 2081 | -20.12 |
存量不动产产权登记 | 91497 | 20605 | -77.48 |
抵押登记(含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 | 122963 | 113509 | -7.69 |
抵押注销登记(预购商品房预告注销登记) | 65724 | 68351 | 4.00 |
查封登记 | 38569 | 39117 | 1.42 |
合计 | 722390 | 727815 | 0.75 |
【地质灾害防治】 2020年,中山市制订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在2020—2022年期间,全面治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128处。年内,完成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33处。制定《中山市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引》,建立市—镇—村三级监测网络体系,及时预警地质灾害体变形及活动信息等临灾前兆。为中山市重点防御地质灾害的16个镇(街道)发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工具装备65套。11月20日,在火炬开发区中山市宇宏混凝土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隐患点举办中山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