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区(产业园)

【翠亨新区概况】 中山翠亨新区于2013年3月25日挂牌成立,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战略平台。2019年,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支持中山翠亨新区建设,高水平建设翠亨科学城,加快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新中心、珠江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2020年1月,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届第八次全体会议明确,按照“百年大计、国家一流”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翠亨新区,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

翠亨新区总规划面积2.3亿平方米,包括马鞍岛和南朗镇全境,其中起步区规划面积5600万平方米,包括马鞍岛、横门西水道西侧区域及周边水域,陆域面积3500万平方米。2020年,起步区以中山翠亨科学城和港澳码头为核心区域,引入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哈工大人工智能与无人装备研究院、中深科技园、江波龙电子、星皇、雷诺、古尊等人工智能、精密制造、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7个,总投资超300亿元;吸引金雅福、星光达、华润燃气、保利长大、中电建等总部项目11个,总投资103亿元。依托中科院中山药创院、翠亨生物医药智创中心等平台,引入康方生物、冠科生物、康芝药业、达石药业、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高成长创新型企业,致力打造生物医疗科技创新高地。至年底,翠亨新区累计落户产业项目145个,其中投产项目80个、在建项目50个、拟动工项目15个;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8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

【翠亨新区(产业园)建设】 2020年,中山市提升翠亨新区战略平台地位,争取将翠亨新区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补齐项目招引、产业扶持、人才服务等方面政策短板,提升翠亨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发展平台中的综合竞争力。落实探索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的任务要求,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加快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分院、翠亨新区生物医药智创中心、深中医疗器械产业园、康方湾区科技园等建设,形成药品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等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的各类专业园区建设途径,丰富翠亨新区产业链和创新链。谋划建设西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示范区,探索在新区布局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高地。探索全球跨境电商产业园、动漫游戏数字化产业基地、高端创意设计和时尚文化产业基地等产业平台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创新资源要素,参与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建设。完善产业扶持和人才支持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和稳企安商,形成服务企业、扶持产业、鼓励创新和奖励人才的环境。探索加快产业落地见效的保障措施。在开展工程建设评定分离制度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选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开展试点,招引优质施工企业,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障产业平台加快落地见效。

  2020年,中山翠亨新区生物医药智创中心项目建设工地
(中山日报社供图)

【翠亨新区城市管理服务】 2020年,翠亨新区走文化引领、生态优先、产城融合、科技创新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致力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提高城市管养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在建工地安全文明施工为重点,开展在建工地围蔽、工程运输车辆综合治理、安全文明施工、企业退让线等环境整治。启动智慧城市二期建设。组织开展在建项目、在建工程、餐饮场所、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作业、汛期安全六大专项检查行动,排查隐患234处;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化分类治理,修复水生态,各河涌全部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至年底,城市管理服务以“项目服务”为主,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承接市政府下放行政权力事项332项,实现104项工程建设和项目落地事权自行审批。

【翠亨新区产业发展制度保障】 2020年,翠亨新区提升政策要素保障能力。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土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等制约新区发展的瓶颈难题,并通过制度创新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已出让工业用地转为新型产业用地(M0)为突破口,严格落实土地差别化供应制度,用好用足M0产业用地政策,加快推进中山志特铝模科技有限公司等9个共220万平方米已转M0用地的企业转型升级,签订区内首个项目工改M0协议,提高土地保障能力。至6月30日,完成235万平方米农转用土地审批,其中项目用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并获得省重点产业项目275万平方米农转用土地指标。利用宽松货币政策窗口期提高资金保障能力。以“双创基地”(广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项目整体打包的方式,获批11亿元专项债券额度和1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获得兴业银行中山分行300亿元额度授信支持,并成立规模为5亿元的“西湾科技母基金”;与航天科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恒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航天云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26亿元。提高资金保障能力。修订印发《翠亨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操作规程》《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管理办法》,创新母基金运作模式,促进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参与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订《中山翠亨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创新药物项目集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扶持力度。

·资料链接·

M0:在工业用地(M类)中增加的新型产业用地(M0),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

【翠亨新区重大产业平台和科技平台建设】 2020年,翠亨新区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落实生物医药、精密制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专业园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以“园中园”模式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引进由院士领衔的哈工精仪(中山)科技有限公司顶尖人才团队7个;开展各类人才认定417人,其中领军人才5人,精英人才29人,鼓励类人才383人。推动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深中医疗器械产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湾区未来科技城等园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以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和哈工大人工智能与无人装备研究院为重点,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年内,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区完成装修,进驻赵桂龙带领的离子通道类慢性神经疾病药物研发团队、黄永焯带领的药物制剂研究团队等顶尖人才团队7个,成为中山市首家科研型省级事业单位。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医疗城、湾区国际设计港、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重大平台,与科技部国家评估中心、省科技厅共建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推进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科研成果转化。

【翠亨新区招商引资】 2020年,翠亨新区坚持招引重大龙头产业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建成投产,推进原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度和细分度高、产业链上下游互补性强的高端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推进引领性重大龙头项目招引落地。招引保利长大湾区、中电建路桥湾区、银海科技项目等总部经济项目8个,总投资约168亿元;储备重大招引项目,重点洽谈项目16个,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推进落地项目建成投产。全区省重点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23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43.9亿元,完成比例超出年度计划35个百分点;市重点建设项目25个,总投资36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3个,年内完成投资57.7亿元,完成比例超出年度计划24个百分点。

【翠亨新区项目建设】 2020年,翠亨新区落实项目专责小组工作制度和省市重点项目班子成员挂钩制度,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探索施工报建并联审批等政务微创新,优化项目建设流程,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争优 全年全区续建、在建基础设施项目12个,完成年度投资40亿元。实现五桂路(和信路至和耀路段)、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出入口道路通车。起步区供水管网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启动滨河水利整治工程建设。建成科技金融新城一期工程并通过验收、二期工程建设进入项目招商阶段。科金城、客运港、科学城3个片区配套市政路网建设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启动中山翠亨新区第一中学、翠亨文化艺术中心、公交枢纽站场、垃圾转运站、消防站和信路退让线绿化等9个城市公共配套设施项目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完成设计招标。

建设管理模式创新 年内,翠亨新区完善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管理、建设工程变更管理、造价咨询服务机构考核管理、限额以下中介服务机构选取等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拟定房建市政工程评定分离试点暂行办法,申请起步区领航路南段道路工程施工、翠湖体育中心勘察设计2个项目在全市先行先试。利用第三方机构服务,开展综合执法和工地安全巡查工作。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开展土地科学开发利用与战略留白研究,落实土地差别化供应制度,利用M0产业用地政策,推进志特集团等9个项目共182万平方米已出让用地工改M0。完成384万平方米农转用指标申请农转用审批,其中项目用地361万平方米。完成北塔项目等18宗合计107万平方米土地竞拍成交。征收10.93万平方米马安股联社集体用地,完成22.07万平方米航道中心用地置换和6.13万平方米滨河整治项目涉及用地工作。依法依规办理依森项目第2次闲置用地无偿收回处置工作。

【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升格成为中山市科研型省级事业单位】 2019年,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被评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后,持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中山市同类机构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探索新模式,旨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产业发展。2020年4月,中山研究院启动机构升格申请工作;于6月3日取得广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升格为省级事业单位,成为中山市首家科研型省级事业单位,并被纳入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进口仪器设备免税名单,推动中科院和大湾区内优质生物医药资源汇聚,为后期申报中山市首家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奠定基础。

【翠亨新区外国语学校项目建设用地摘牌】 2020年9月2日,位于翠亨新区西三围的G28-2020-0068和西二围的G28-2020-0072宗地,由钜溢(中山)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摘牌。该公司将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合作,按照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具有国际化、外语特色的12年一贯制外国语学校,规划用地15.27万平方米,总投资9亿元,设置班级150个,其中小学72个、初中36个、高中42个,可满足6000名学生就读。

【翠亨新区“金雅福黄金珠宝文创产业综合体”项目奠基】 2020年10月22日,翠亨新区“金雅福黄金珠宝文创产业综合体”项目举行奠基典礼。作为新区全产业链平台,项目位于翠亨新区起步区核心位置,由深圳金雅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中山金雅福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拟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项目将以黄金产业为核心、珠宝文创为载体,打造集创意研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展览展销、休闲购物于一体的黄金珠宝文创产业综合体。

【冠科生物技术(中山)有限公司开业】 2020年10月30日,位于翠亨新区内的冠科生物技术(中山)有限公司开业,成为该公司在中国继北京、太仓、苏州及台湾分公司之后的第五个分公司。公司以药物发现和开发为主,一期项目面积8682平方米,设有用于科研与药物研发项目的BSL-2实验室,配备ABSL-2动物房。公司开展体内肿瘤学研究,前期将注重提高基于细胞系建立的异源移植肿瘤模型的可用率和增长率。

【中山翠亨新区获“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奖】 2020年11月12日,由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智慧城市组委会、国际数据集团(IDG)举办的2020亚太智慧城市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其间,中山翠亨新区获颁“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奖,以表彰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发挥的参考示范作用。至2020年,翠亨新区致力构建“1+123”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格局,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规划,聚焦城市治理规划,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城市服务、城市治理、城市管理深度融合,搭建“1个运营公司、1个支撑平台、2个中心、3大应用”的新型架构,探索翠亨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至年底,翠亨新区已开展系列智慧应用建设工作。其中,通过大数据自动获取工程数据资料,实现工地远程智能管理的智慧工地;利用AI无人机技术,通过智能视频分析实现市容市貌智能巡查;基于BIM三维建模等技术,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实现物业全息数字管理;在经济发展方面,基于模型算法分析,构造翠亨新区经济产业全景图,对招商引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呈现,帮助新区“稳企安商”,为打造新型智慧化枢纽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中山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暨翠亨新区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大会举行】 2020年12月2日,中山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暨翠亨新区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大会在翠亨新区湾区未来城举行。仪式上,一批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签约大会上,翠亨新区集中签约重大项目20多个,涵盖大型综合体、博物馆、科技产业园等;其中,中电建路桥集团南方总部、北塔综合体、视频压缩数字产业园、讯美科技总部基地、榄菊大湾区博物馆(暂定名)、瑞辉科技园六大项目上台签约,总投资额超215亿元。活动现场举行银行授信项目签约仪式。翠亨新区分别与中国银行中山分行、交行中山分行、建行中山分行、农行中山分行、工行中山分行、兴业银行中山分行签约,达成授信政银战略合作2650亿元。

【翠亨新区实现从传统工业园区向湾西产业高地转变】 2013年,翠亨新区挂牌成立,至202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82亿元,实现从传统工业园区向湾西产业高地转变。为加快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翠亨新区提出从临海工业园区向国家级一流新区的重大定位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确立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以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和高端现代服务业等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以翠亨科学城为核心空间载体,以湾区国际医疗城、湾区国际设计港等“园中园”为主要模式的产业空间布局。以促动工建设、促建成投产“双促”工作为重点,提供代办、导办服务,协助企业解决项目落地建设难题,加快推进项目动工建设和建成投产。同时出台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支持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新药成果转化、产业扶持、项目管理等,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推进科技金融产业发展。

(李嘉豪)